共同把好留学生教育质量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教育部党组专门下发通知。通知强调,各单位严格执行《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的各项要求,不盲目追求国际化指标和来华留学生规模。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则提交了《关于加强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的提案》,建议建立正确的留学生选拔制度,有效提高留学生质量;淡化“留学生”的身份,强调学生整体的纪律性和行为控制。留学生教育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近年来国内高校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但由于个别高校缺乏对国际化办学的正确认识,导致在留学生招收录取、教育管理、毕业等过程环节放松了把关,出现了重数量规模扩张轻质量标准把关等现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放眼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这些现象都不同程度存在。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都出现过这一现象,甚至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传统留学大国,也经历过这个阶段。

    教育国际化、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借助不断深化改革来妥善解决,不能因噎废食。面临进一步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迫切需要留学生教育和服务管理各方集思广益、共同推动国际化办学健康发展。

    首先,建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正确的质量观和政绩观为指引,科学制定国际化办学评价指标体系,切实加强过程监管和服务,对各高校不搞国际化办学“齐步走”等硬性要求,而是根据高校实际,“量体裁衣”因校制宜设定指标体系。其次,不断优化调整留学生学历层次和国别地区、专业学科结构。再其次,建议依法对社会上鱼龙混杂的大学排行榜进行清理和综合整治,减少各类国际化排名对高校办学的干扰和误导,规范各类排行榜的审批和发布程序。

    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今天,作为留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第一责任人”的高校,一方面应始终牢记国际化办学归根结底是提高办学质量,强化和坚持办学目标与定位,既不为各类考核评估而“折腰”,也要避免盲目追求大学排行榜上的名次和位置的升降。另一方面,也应对照留学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原则,自查自纠。

    在招录留学生方面,高校要树立科学的“质量关”和“质量观”,遵循优化结构、深层合作、重在实效的原则,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寻找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新的“生长点”和“增长极”。

    留学生的培养质量不仅要强调其知识基础和文化水平,更应涵盖其语言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质。另外,在留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树立过程质量观和发展性质量观,在教学和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和论文撰写等过程环节,通过学业预警和行为预警等过程管理机制,在政策执行节奏和力度的精准性上下功夫,保障留学生教育质量。

    (作者系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