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萃英泽千秋 生命华彩育贤达
享有百年盛誉的苏州市第五中学,始创于1892年,西毗山塘、北临留园,依石路繁华,眺江枫幽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是苏州地区较早实施现代教育、办学历史悠久的普通高中学校。学校融萃英、圣光两所名校悠久的教育传统和浓厚的人文精神为一体,以科研为先导,以内涵发展为引领,精研教艺、多元创新,致力于培养经世致用的国之栋梁,努力把学校建设成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一流办学质量与鲜明办学特色为一体的现代化名校。
近年来,学校扎实队伍建设,潜心科研提升,精心架构课程,成果显著,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成绩显著提高,稳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并且优势不断扩大,连年荣获苏州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奖”和“教育特色发展奖”。学校还先后荣获“江苏省戏剧教育课程基地”“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苏州市生命教育课程基地”“苏州市普通高中科技教育学科研究中心”“苏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等殊荣。
固本兴邦:
集萃凝英,扬百年神圣伟光
百余年的办学历程,铸就了学校独有的精神和传统,为学校探索和实践内涵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学校前身之一“萃英书院”(后称“萃英中学”)始创于1892年,其创立之初便率先引进西方先进的文理科教育体系和教学管理模式,被赞誉为“苏校先河”;另一前身是由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创办并任董事长,致力于培养坚守民族大义、为国为民忘我进取的圣光中学,享有“中国伊顿”之美誉,两校于1952年合并,始称苏州市第五中学校。
在国难兴邦的岁月中,萃英中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生命价值的创造,凝练出“努力奋斗、分工合作、人格教育、实事求是”的萃英精神;圣光中学崇尚“以教育为己任”,发展出“淳朴真纯、有教无类、惜阴为金、四育并进”的圣光传统,两校为民族复兴和建国兴邦培育了包含两院院士、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在内的无数社会贤达和学界英才。这些学子在12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为在磨难中成长和奋起的新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堪称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
新时期的苏州五中以“弘扬”为出发点,以“创新”为价值取向,在汲取、融合“萃英精神”和“圣光传统”的基础上,秉承“诚仁勤朴”的校训,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中国人、学会做现代文明人”为宗旨,坚持“倡导自主、注重体验、尊重差异、激励成功”的办学理念,开展以“激励学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学生多元发展平台,与美、加、法、日、新等国的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并开展师生交流和师生培训,继承和发扬中外融合、内涵发展的优良传统,集萃凝英,扬百年神圣伟光。
队伍建设:
精研教艺,外聘内培强师能
学校重师德、铸师魂、强师能,全力以赴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空间,筑牢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通过外聘内培相结合,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聘请北京、上海、杭州、香港、台湾等地的知名学者、领军人物担任课程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在加强传统教研组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了生命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戏剧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科技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开展专题教育科研,激发教师的能动性,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校鼓励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全国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及生命教育、戏剧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研讨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通过对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走班”教学的管理,促进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成长。目前,学校拥有一支由教授级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江苏省爱生模范、苏州名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苏州市师德标兵等领衔的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精研教艺的五中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潜心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用更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方法,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学校骨干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和论文发表、获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师200多人次在省市级业务竞赛、论文竞赛中获奖。在“2018年苏州市首届中小学微课制作比赛”中,学校教师取得了市级一等奖4个、市级二等奖4个、市级三等奖15个的优异成绩。
科研兴校:
创新教改,知行合一创新绩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和教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校作为提升教师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适应新旧两种高考模式“双轨并行”局面的重要途径。学校实行课题分级管理制度,积极创新教科研模式,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鼓励教师开展精准化教学的行动研究,助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近3年,学校在省市校三级课题的研究方面频获佳绩。目前已成功结题的国家级别课题2项、省级课题2项,正在开展研究的国家级别基础教育成果奖培育项目1项、市级课题9项。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精准教学的通用范式,于2018年9月申报的“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被列为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重点课题。学校加强对已有3个市级“十三五”课题的规范化管理,持续推动教师的新课题申报。学校坚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校级微课题申报活动,通过选优培育的方式,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使学校教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
生命课程:
生涯规划,演绎生命之华彩
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发展生命的教育,旨在实现自我生命的更大价值,激励其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作为苏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学校传承百年文脉,与时俱进,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视生命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苏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意见》的实施,全面、系统、科学地开展以生涯规划为核心的生命教育研究,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注重对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的引领,以“生命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构建“基础课程+特色课程”的分层分类的多元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
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以人的个体生命为着眼点,从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养成、生命与交往、生命与生涯、生命与价值6个维度,引导学生构建与自我、与他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学校精心设计了涵盖高中3年全过程的“三节、四礼、五感、六色”生命教育课程内容,通过生活实践、自救自护、生涯规划等形象直观的感知体验,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人格形成、个性发展及核心素养的养成,让每一个学生在高中3年里都能发现自我、成长自我,从而演绎生命之华彩。
2015年,在海口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学校被组委会授予“生命彩虹奖章”,全国仅10家单位获此殊荣。在学校领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普教重点资助课题“中小学生命教育地方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论证会上,彭钢等专家高度评价学校生命教育研究,称其脉络清晰、层次感强、自成体系,实践推进有序、成效显著,为应试教育“活血化瘀”。
戏剧课程:
多元创新,体验中感悟人生
戏剧教育的办学传统,始于萃英中学的萃英话剧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杨乃珍、马家钦、沈宏鑫等著名戏剧表演家和理论家便是从萃英话剧社走出来的。如今的五中,于2017年4月成功申报为江苏省戏剧教育课程基地。学校从继承和创新办学传统、留住并发扬文化根脉的初心出发,主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以戏剧为载体,发挥戏剧教育较强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式学习、交流式学习特点,让学生在与戏剧的接触中,发展个性,培养自信,激发创造力、领导力、沟通力,实现在体验中感悟,在浸润中成长,成为适应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领导未来的社会精英。
学校全力创设丰富的育人环境,建构独特的学科模型,搭建数字化互动平台,不断汇聚丰富的课程资源,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引导学生探索实践。一方面,学校依托清康熙年间的潮州会馆古戏台和保存完整的民国礼堂,建成包括2个实验教育剧场、5个学科情景教室、2个制作教室、1个摄制教室等在内的教学场馆,还开辟了服装间、化妆间、音控室、接待室等集展示、教学、场景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场馆,充分发挥古建筑的环境育人功能,使课程根植于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另一方面,围绕核心素养培养,构建戏剧欣赏、戏剧创编、戏剧表演、戏剧制作四大模块28项课程内容的学科模型。通过情境化、项目化教学,推动戏剧欣赏、戏剧表演模块与语文、英语、历史等课程的学科融合,引导学生跨界学习、深度学习,使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自2015年开始,学校坚持在每年5月举办学校戏剧节(2017年开始升级为江苏省戏剧教育课程基地成果展示活动暨学校戏剧节),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深受学生欢迎。而每年的戏剧节汇报展演活动更成为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成果的舞台,广受社会认可。迄今学校已成功举办了5届戏剧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