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武优质教育普惠“读书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在山东省成武县,这是在扶贫干部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口诀,从中足见教育扶贫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成武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近年来,成武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按下了学校建设“加速键”,全力打造“升级版”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更新教育发展理念,确保全县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学校建设按下“加速键”

    “以前整个校园只有一栋楼,短短两三年时间,4栋新楼房就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青年教师也有了设施齐全的周转宿舍。”在距成武县城约一小时车程的田集镇中心小学,老教师张德锡说起学校近年来的变化兴奋不已。

    “最好的位置、最舒服的房,留给全县‘读书郎’。”这是近年来成武百姓口口相传的一句顺口溜,其背后是当地城乡学校建设的巨大变化。

    然而,就在3年前,成武在教育发展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城区学校班额超标,运动场地匮乏,功能用房、配套设施不健全,镇村学校校舍老化,教职工住宿条件简陋,农村教师缺乏……

    “成武未来发展的高度和质量,与教育发展休戚与共、密不可分。宁可少上几个工程,也要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成武县委书记崔学民说,“发展教育始终是成武县委、县政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在系统调研全县教育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成武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相关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发展,统筹安排相关重点工作,坚持资金、土地等要素优先向教育倾斜,将解决“大班额”“全面改薄”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学校建设工作上升到全县发展战略的高度。在一系列努力下,成武学校建设按下了“加速键”,跑出了“加速度”。

    据统计,在“全面改薄”工作中,成武共投资10.38亿元,涉及217所学校、532个校舍项目,购置1.33亿元的教学设施设备,高质量完成了“全面改薄”建设任务。在破解城镇“大班额”问题中,该县建设城镇中小学36所,总投资超过12.5亿元。

    学有优教一个也不能少

    面对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努力实现学有优教“一个也不能少”,是成武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成武切实强化教育保障,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各阶段帮扶全覆盖,为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尤其要关注贫困家庭的孩子,我们对每个学生全程跟踪、帮扶到底,明确要求确保每个学生无空档、不遗漏。”成武县教体局局长马华武说。

    2017年,当时正上高一的马秀丽(化名)父亲突遇车祸,丧失自理能力,家里一下失去了顶梁柱。面对父亲的高额医药费和自己的学费,马秀丽心中生出了退学打工的念头。

    得益于当地及时跟进的帮扶政策,马秀丽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马秀丽可以享受一系列扶贫助学政策的资助:在免除全部学杂费后,每年还可以获得2500元助学金,当地还专门安排了干部与教师和她结成帮扶对子,确保她安心读书。去年高考,马秀丽被山东师范大学录取。“我希望毕业后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让我受到的关爱延续,照亮更多孩子的人生路。”马秀丽说。

    马秀丽的命运转折,只是成武县教育扶贫的一个缩影。针对贫困家庭学生,成武组织教育干部、教师与其结成帮扶对子,政策上对各学段学生全面兜底保障,一揽子解决他们的学习成长问题。自2016年以来,该县共发放各项资助金2195.96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2772人次,确保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应助尽助。

    此外,成武坚持把教育当作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明确各项政策和民生工程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将贫困村幼儿园建设纳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同时积极落实国家高校扶贫定向招生政策,让更多农村孩子走进大学。

    打造教育均衡发展“升级版”

    “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打破传统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问题式、案例式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成武县教体局副局长张万勇介绍。

    在新建的郜城第一实验小学,该校把借助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作为教学改革切入点,倡导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讲授新课,分析每一个新的知识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升了教学质量。与其毗邻的郜城第二实验小学致力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品牌,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的思想,构建起“红色校园、幸福校园”,打造精品教育

    城区新建学校如此,在地处偏远的田集镇中心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始终走在前列。该校坚持逐步落实“新教育十大行动”,自主研发了“畅读中国书”等20多门校本课程,还引进推广“先学后教”教学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2019年,该校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提升城乡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在建立教师“退补平衡”长效机制的基础上,该县采取核编增人、到高校招聘教师等办法,自2017年以来,招聘补充新教师1000多人,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20%。其中,本科学历以上教师的比例由2017年的40%增加到现在的65%。

    教师引进来,如何留得住、用得好?围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在生活上,严格落实乡村教师补贴,实行学校食堂“零利润”供餐,教师周转公寓“零支付”入住。2016年以来,全县投资8200万元,建设教师周转公寓1450套。在业务上,成武每年投入100万元以上,开展校长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部编教材培训、新入职教师培训、特色课程培训等,实施“名师名校长”系列培育工程,让教师专业成长看得见。

    “以前我们每天走教,现在有了单独的教师公寓,还有丰富的专业培训,虽然身处乡村学校,但也享受到了与城里老师一样的待遇。”该县大田集镇河南王村小学青年教师武振威说。

    当前,成武县又为自己出了一道教育发展“拔高题”——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扩大优质和多样化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追求优质均衡,努力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普惠全县“读书郎”。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