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实施“五育融合”视野下的“和美”课程
2019年,《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强调“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以此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新时代“教育新体系”构建,引起了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结合办学特色,融合“五育”并举,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五育融合”视野下学校“和美”课程建设理念
“五育融合”是指“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旨在贯彻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它倡导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认为教育活动过程和人的成长是全息的,育人价值要指向人综合素养的充分发展。所有教育活动的育人价值要跨越“五育”边界,走向“五育融合”发展。全面贯通“五育”时,在“一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一育”、把握“一育”、实现“一育”,达成“五育”的全面渗透、全面贯通,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的“和美”课程建设,是在“五育融合”理念指引下,基于学校“和美”文化的课程一体化进行重整和创新,是育人目标、育人载体、育人空间、育人价值、育人方式、育人评价的融合创新。第一,将国家育人目标和学校个性化育人目标融合,以培育身心和谐发展的时代美少年为育人总目标,引领学校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第二,将“五育”有机融合,跨越边界,进行育人载体、育人空间的融合,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体系,实现“和”在融通。第三,通过创新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育人价值、育人方式、育人评价的深度融合,指向学校育人总目标,实现“美”在育人。
“和美”课程体系构建——“和”在融通
“和美”课程体系的构建,旨在统整三级课程的基础上,走向“五育融合”,创生学校独特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和”在融通。
育人目标的融合:定位“和美”教育育人总目标
学校将国家“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与学校“和美”教育的个性化追求相结合,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突出“五育”目标融合,进行学校核心素养的个性表达,包括美德、美智、美体、美情和美行五大方面,作为“培育身心和谐发展的时代美少年”的育人总目标,统领“和美”课程的建设。
育人载体的融合:构建“和美”课程育人体系
学校将三级课程和“五育”内容整合融通,进行学科内整合、跨学科整合和校内外整合,围绕养德、启智、健体、怡情和乐行五大领域,将基础类、核心类、拓展类和综合类4类课程,小课堂、中课堂和大课堂3种实施空间,必修类和选修类两大习修方式,统整成一个有序高效的“54321”“和美”课程体系。
在学科内融合课程的构建中,学校把学科的书本知识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构成一个个大单元,突出学习内容的主题性、层次性和关联性。例如英语学科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将文本按话题项目和语言功能进行归类重组,组成一个个“话题结构单元”,如特殊的一天(special day)、名胜古迹(famous places)、旅行计划(trip plan)、传统节日(festivals)、喜欢的动物(favourite animals)等,为推行单元整体教学做好准备。
在跨学科融合课程构建中,学校打破了以往泾渭分明的学科间界限,先后将语文与优秀传统文化、品德与安全教育、综合实践分别与语数英等学科进行主题整合。例如“生活垃圾调查”这个课程项目,学生不仅学习了垃圾分类的方法,还绘制出了清晰的“垃圾处理流程图”,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方案。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提升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环保意识和城市主人翁意识。
在校内综合活动融合课程实施中,构建校园“四季活动”课程。将校园四季与节庆、实践等活动相融合,形成以纵向自然节气、横向校园内容为结构特征,辅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主题特征的四季活动,构筑起富有自然气息的校园立体生活空间。学生的成长因不同的季节感受和活动体验,迸发出独有的生命力,提升了教育活动实效性。
在校内外实践活动融合课程实施中,构建“和美乐行”课程。将劳动教育、研学活动、志愿服务纳入乐行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年龄和成长需求,设置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实践研学,以课程手册的形式深度体现“五育融合”。建立红色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等七大类校外研学基地,丰富校外实践和研学内容。
育人空间的融合:打通3种实施空间的界限
为拓展育人空间,打通教室、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界限,实施小课堂(班级授课)、中课堂(“四季活动”课程)和大课堂(“和美乐行”课程)的融会贯通。例如: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在课堂学习、班级建设、学校活动、家庭担当和社会公益活动中,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融合,将工匠精神和智慧创作集于一身,激励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和美”课程的实施策略——“美”在育人
“和美”课程的实施,旨在围绕育人价值、方式、评价的融合展开,通过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的创新、“和美”少年素养目标评价的实施,实现“美”在育人。
育人价值的融合:挖掘课程综合育人价值
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都要走向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培养主动健康发展的人。在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中,除了挖掘本学科特殊符号、思维等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外,还要挖掘该学科丰富的综合育人价值,包括对世界的认识和审美教育等。
在四季活动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中,关注人文、文化和教育价值。让校园生活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季节的节气味道与活动的育人价值相匹配,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校园四季生活,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在“乐行”课程育人价值的深度开发中,关注学生行知素养。践行“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理念,让学生在各类实践体验中形成各自独特的成长体验,逐步明晰作为“全人”成长所要经历的非文字知识的学习,为学生“社会化”成长奠定技能基础。
育人方式的融合实施:创新教与学的方式
围绕教与学的方式改革,通过实施单元类结构教学、主题项目式学习、实践体验式学习和选择式学习的创新与实践,实现全方位育人。在单元类结构教学的组织实施中,以结构为大单元策划教学内容,按照“长程两段”进行教学设计,形成弹性化预设方案,为课堂教学的“定向开放—交互反馈—集聚生成”打下基础。以语文学科为例,学校依托部编版教材已有的单元,运用“长程两段式”教学策略,形成单元类结构“四模块六课型”的基本范式,彰显了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在主题项目式学习的组织实施中,以项目、主题、任务、问题等为统领,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通过选取全息式的生活主题,将单一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从领域目标和学科目标的确定,到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再到学科诊断和综合诊断的评定进行全方位的推进。主题项目式学习的主题是根据领域目标与时俱进的,例如通过“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项目式学习”为主题,不同年级分学科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从查阅资料、写作创作、科学预防、体育锻炼、抒发情感等全方位体验了“五育融合”的项目式学习价值。
在实践体验式学习的组织实施中,以校园“四季活动”与“和美乐行”课程为载体,融通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资源,以“体验和实践”为理念,挖掘综合育人价值。如学校的“青青菜园”实践基地,通过“播种节”“采摘节”等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到自然,体验一棵作物完整的种植收获过程,实现四季活动与劳动教育课程化和活动化的有效整合。
在选择式学习的组织实施中,学校制定了《多元课程选课手册》,采取个人选修或“走班”选修相结合的实施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学校通过对多元课程实施的过程性监测和评价,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育人评价的融合:实施“和美”少年多维评价
“和美”课程评价突出“五育融合”,围绕机制创新、模块目标引领、五维目标渗透、课堂评价和学生素养评价等项目创新实施。 学校建立课程实施分模块推进机制,在养德、启智、健体、怡情和乐行五大模块中制定模块育人目标。让五育项目落到实处,使之可见、可测、可评。例如,在“和美健体”“和美怡情”评价中,除了对音体美学科素养进行评价,还涉及对学生审美能力、体育精神、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同时还涉及学生特长、艺术活动、获奖记录等方面。丰富多维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五育融合”视野下学校“和美”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促进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推动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与此同时,“五育融合”的理念定位还需要提升,课程建设还需深度融合,学校将进一步完善融合育人系统性设计和推进路径,努力为融合育人再出发注入新的品质内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