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的想法
要午睡了,中班的强强却很反常。他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会儿举起小脚,一会儿把被子踢到隔壁床位,一会儿半个身子都堆在了隔壁床位。见此情景,保育员快速走过去,拍拍他说:“你在干什么?再不睡觉,就送你去小班哦。”强强立刻停下来没动静了。但没过多久,他又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强强动静不小,吸引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
午睡时间快要过半,强强打扰了不少小朋友,老师也生气了:“强强,你是不是要去小班,重新学习一下怎么睡觉啊?”一听这话,强强顿时又安静了。但效果并不持久,很快,他又动了起来。这次,老师很严肃地说:“强强,再不睡觉,就带你去找亮亮老师(小班老师)!”“不要,不要!”强强害怕了,躲到被子里不敢动弹了,他没有立刻睡着,但总算不影响其他人了。
之后的几天,强强还是在睡觉时翻来覆去。以至于老师和保育员在午睡前会专门讲几句话吓唬他。后来,强强有些不对劲了,早上入园时会扭扭捏捏地跟在妈妈身边,不想离开,而且会说出“讨厌来幼儿园”的话。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该案例进行了研讨。没想到的是,我们发现,“再不排队,就不要出去玩了”“再不睡觉,就送你去小班”“再不睡觉,女巫要来抓你了”……这样的话经常出自教师之口。并且,部分教师承认,成人以谎话、气话、狠话来哄骗、威胁、吓唬幼儿的做法,确实可以很有效地控制、阻止或改变幼儿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成人就脱口而出了。
这种典型的教育方法被称为“恐吓教育法”。它看起来有效,但却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的发展,也会使成人失去教育的力量。《无条件养育》的作者埃尔菲·科恩将这种方法称为“爱的撤回”。他说,这种暂时的情感抛弃,是比体罚更冰冷的惩罚。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言语恐吓的危害。
接着,我们就怎么解决午睡难题,展开了讨论。
教师A:“可以让他们上午多在户外逛逛,增加运动量。”
教师B:“小朋友睡不着,可能在家里就没有午睡习惯,老师需要和家长沟通一下。”
老师C:“可以‘佛系’一点儿,要求他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睡不着也可以。”
这时,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在强强第一次拒绝午睡时就询问他的想法呢?”
我们意识到,问题的重点好像不在于使教育者掌握更丰富的策略,而在于找到问题的原点——成人潜意识中的先入为主观念。该案例中,教师没有在强强第一次拒绝午睡时询问原因,大家在分析这一案例时也没有想到。我们在潜意识里常常会把自己当作标尺来衡量幼儿,所以,教师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强强不睡觉是因为淘气,自然也就不会多追问一句原因了。
那么强强为什么不睡觉呢?原来他说是看到教师允许另一个插班生童童不午睡,所以他觉得自己也可以不睡。
让儿童的想法被看见是如此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地系统地研究自我,根除内心先入为主的看法,重新获得看见儿童的能力。
如何根除教师先入为主的想法呢?这就引出安·佩罗倡导的一个原则: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孩子们的注意力上。该原则需要教师充当两个角色,首先是接受者的角色。遇到问题,需要去倾听和观察,儿童在表达什么。强强不午睡其实是他在意教师只允许童童不午睡这件事,有可能他认为这是不公平的。其次是积极反馈者的角色。要尊重儿童探究问题的权利,并为此留出空间和时间。于是我们鼓励强强访谈童童为什么不午睡,并组织孩子们在饭后谈话时间就为什么要午睡、中午睡不着该怎么办进行讨论。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强强不但开始顺利午睡了,还学会了关心并照顾童童。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教师才可能成为善于思考、富有同理心的引导者。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