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坚毅品格塑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优渥的生活环境,会让一些未成年人缺少许多锻炼能力、磨砺意志的机会。“要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自觉培养不畏艰难、顽强奋进的意志品质”,大量翔实的研究和数据表明,“坚毅”已成为当代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由此可见,加强在校学生的品格教育培养,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三高中”)作为一所有着近百年办学史的江南名校,一直以来在省教育部门和无锡市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勇挑重担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2018年3月,学校“高中生坚毅品格培养体系建构”课题入选江苏省“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名单,成为无锡市入选此项目的4所学校之一。王晓刚校长说:“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我们始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坚忍不拔的办学精神更彰显着执着的坚毅品格,坚毅因子早已印刻在每一代三高中人的脉搏之中,这也是我们项目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三高中的坚毅品格培养项目到底有什么魅力?它是如何落实,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开始了对学校坚毅品格工程的探索。

顶层规划,传承创新

搭建品格教育体系

    回顾三高中的校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高阳先生变卖家产实践办校诺言,抑或是唐文治先生掌校10年义不受薪,直至双目失明仍坚持讲学,无一不体现了三高中刻在骨子里的坚韧与毅力,而这样的精神也在一代代地传承,成为润泽无数师生的宝贵财富。

    在新的历史时期,处在飞速发展中的三高中汲取先贤的力量,创新教育模式,以“积聚坚毅能量,奠基积极人生”理念为指引,聚焦坚毅品格的培养,帮助学生拥有清晰、坚定的目标以及为达成目标不懈奋斗的决心,始终保持积极投入、乐观进取的态度,面对艰苦或不利的情况,勇敢面对,且有较强的预见和控制能力。

    为确保坚毅品格内化的全面落实,开发有生命力的特色资源,学校积极搭建坚毅品格培养体系,利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德育理论与实践,以发现和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为出发点,以让学生在积极的行动中获得积极体验为关键,以培养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德行与积极的人格品质为导向,积极开展德育课程、活动与心理教育,挖掘并提升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因子,奠定坚毅品格的基本底色。利用逆商理论对学生进行抗逆力培养,主要透过让受辅导者改变自己的负面思想、导入正面的想法,使心态从负面回归正面,增大遇到挫折时的心理弹性,增强坚毅力。在积极心理学、积极德育主题教育思想和学生发展指导理念的指导下,学校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建构起了品格培养四大体系:分层递进目标体系、过程跟进操作体系、物型空间保障体系、多元动态评价体系,并围绕坚毅品格的5个核心维度,即自觉、自控、乐观、勇敢、耐挫,从内烁和外育两方面着手,培养高中生的坚毅品格,使之实现积极向上、富有弹性的柔韧生命。

分层落实,逐个击破

推动品质工程高速发展

    1.量化目标,个性化定制,分层推进品格培养

    坚毅品质培养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作。为了推进项目落实,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三高中将坚毅品质培养的工作细化为五大维度:自觉、自控、乐观、勇敢、耐挫,并将目标设定为初级、中级、高级进行分层实现,从学业、生活、人际、体育、其他5个方面设置具体活动,实施学生的坚毅品格培养。

    在设立以上宏观目标的同时,学校还结合学生的成长,从微观角度给每个学生设定个性化、具体化的目标,以使学生能够真正树立坚定的目标追求,培养学生的坚毅品格。

    2.注重过程,内烁外育结合,把握项目整体运行

    (1)内烁:“坚毅品格”的内化行动。学校根据指向坚毅目标的自觉、自控、乐观、勇敢、耐挫5个维度,设计具体的操作活动途径,同时给学生下发“任务单”,并结合“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网上点评。根据上述5个维度,设定个人任务账单,包括“学生学习自我检查账单”“学生生活能力自我检查账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自我检查账单”等,通过任务的完成使学生逐步达成五维目标,从而培养坚毅品格。

    在项目行进过程中,学校以“三育一省”为抓手,通过课程的激励教育和学生的内在自省,激发并唤醒学生的坚毅品格。

    在德育方面,学校围绕坚毅品格的培养设计德育系列课程:主题教育课“永不言弃的信念”“成功无捷径,学习当奋斗”等;任务驱动课“跌倒了就爬起来”“我来做”等;实景具象课“我行,我一定行”等,指向自觉、自控、乐观、勇敢、耐挫五大目标。在心育上,学校从自觉、自控、乐观、勇敢、耐挫5个方面出发,开发心理模块课程和心理社团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自控力及勇敢的态度,以个案心理咨询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耐挫力,以团体辅导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观。在体育方面,学校以每天锻炼一小时、校园体育节等“阳光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锻炼自觉性和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啦啦操和健美操训练展示、两人三足欢乐赛等“多彩体育”,营造宽松欢乐的氛围,培养学生向上乐观品质。在自省方面,推行“自我反思、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让学生对自身所作所为尤其是对挫折和失败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让学生自我激励,为设定的目标努力工作。

    (2)外育:有力的资源熏育。

    外部环境对于学生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三高中在学生坚毅品质培养工程中,注重对学生周围人、事、物的开发,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促进学生坚毅品格的形成。

    学校通过创构家校合作平台,聚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探索家庭坚毅品格培养路径,合编家庭培养手册,鼓励和引导家长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奋斗故事,和孩子一起学习新技能,鼓励孩子坚持练习,用自己的行为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

    除了家人的影响,教师、同学的言行也对学生品质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用自身的坚毅品格引导、唤化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自觉、自控、乐观、勇敢、耐挫的坚毅品格,从而能够乐观勇敢地面对任何问题。

    小伙伴是每个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温暖力量,他们关系亲近,互相了解,当发现对方没有自觉遵守纪律时可以立即制止;当对方遇到困难、挫折时,给予关心、鼓励,帮助其一起克服困难。在此过程中,大家相互监督,相互提醒,能够更好地实现共同进步。

    学校每年都会邀请著名校友回母校讲学,让学生与校友同场互动,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以校友的经历和精神,引领学生变得更加坚韧、乐观、勇敢,激发其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成长内驱力。

    3.四大中心建设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为了给项目实施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学校积极打造课程开拓研发中心、认知感受激励中心、活动体验锻造中心和数据采集评价中心,完整覆盖项目实施的每一个过程。

    课程开拓研发中心由专家和教师研发团队共同组成,由专家给予理论指导,教师进行实践反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开发坚毅课程,提高学生坚毅品格和教师育人水平。

    学校斥资建立了坚毅主题陈列室、坚毅主题剧场、图书角等认知感受场所,让学生在文字、图片、影像间品味坚毅,内化为自身的力量。

    学校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通过设置各年龄段相应的活动项目、运动负荷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感受坚毅的力量,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养成坚毅的品格。

    学校建立学生数据采集中心,通过实验设计,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收集坚毅资料和数据,统计学生任务达成情况等,为每个学生生成具有参考性的“坚毅账单”,实现“互联网+”评价方式。

    4.多元动态评价体系

    及时有效的反馈,对于任何项目的实施都有重要的意义。三高中在坚毅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自编坚毅量表、编制开放性问卷、编制5个维度的任务单、设置关键事件、设立坚毅档案并形成“互联网+”评价,从入学开始到毕业结束,形成以师生、家长为评价主体,线上和线下两条评价路径,达成坚毅品格过程化、动态化、精准化的评价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发挥其更优价值。

    苏轼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毅品质培养项目实施以来,家长和教师都深刻感受到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也越来越深地体会到该项目的价值所在。积极进取、勇于超越的奋进品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使命担当,让无锡三高中坚毅项目取得了初步成功。

    面对未来,他们将以昂扬的姿态、坚定的步伐继续探索,将坚毅品格的培养内化到每届学生的日常行动中,迁移到学生其他品格的培养中,为学生的未来积聚坚毅能量,奠基积极人生!

    (潘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