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彰显青春价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薪虽然能很快改善生活,但是放眼人生,我还是应该去祖国所需之处,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一方面貌,彰显出青年人的价值。”北京理工大学2019届博士毕业生李博放弃大企业40万元年薪的就业机会,成为一名选调生,回家乡广西投身基层。

    无论是为国铸剑、矢志军工报国,还是奔赴一线、助力脱贫攻坚,回看从北理工走出的一代代青年人的时代追求和价值选择,“赴基层、入主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大家用行动给出的共同答案。这样的“北理工青年现象”源于什么?该校党委书记赵长禄认为,这是学校坚持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之路,把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抓总工程,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全过程的必然结果。

    齐抓共管,人人都是“引路人”

    发现南泥湾、支援边区经济发展、参加新中国建设、探索军工科研创新……北理工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珍贵历程中的一个个重大事件,成为师生在校永不枯竭的精神养分,融入在思政课、学科概论课、特色专业课、入党必修课等关键环节,融汇成一系列“特色化、滴灌式、不间断”的校本理想信念教育课。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后,北理工出台系列文件,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各个方面。 2018年,北理工启动“书院制改革”,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在书院制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新生态”中,北理工找到了全员育人的一个新切入点——“三全导师制”。

    北理工党委副书记包丽颖说,“三全导师制”是北理工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统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统筹思政课教师、专任教师和其他教职工群体,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大胆尝试。

    学校组建由学术导师、学育导师、德育导师、朋辈导师、通识导师、校外导师六类导师组成的“三全导师组”,调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个方面的教工力量,确保学生在大学阶段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截至目前,北理工已为学生选配“三全导师”2869人次,导师平均每月开展导学活动500余人次。

    “两个过程”,紧紧贯穿育人主线

    近年来,北理工在打造“三全育人”体系中,立足“教”与“学”两个方面,即“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不断完善学科教育体系和日常教育体系,营造全过程育人的环境。

    教育教学过程紧紧围绕“育人”来设计,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同等重要。在机电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基础课上,任课教师会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历史,讲到“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从爆炸科学的发展历史,讲到在火炸药、含能材料等重大国家工程中的科学家贡献,让“课程承载思政”“思政依托课程”的理念转化为了实实在在润物无声的教育。仅2019年,北理工就选树了40余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引导教师们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与思政育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19年暑期,北理工把学校有40年传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项目——北戴河暑期学生骨干培训迁移到了山西省方山县,一个在北理工定点帮扶下刚刚脱贫摘帽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次迁移背后的教育动机就是让学生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鲜明体现中国国情的农村去,更直观地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到一周时间,学校就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扶贫车间、老乡农户,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县里基层一线的骨干做实时学习辅导。

    培养时代新人,深化一体化育人体系

    自2018年以来,北理工坚持在全校开展“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设立“举一面旗帜、树一种信仰、走一条道路、叫一个名字、圆一个梦想”的“五个一”目标,按照学习、讨论、选树、实践、深化5个环节逐步推进,构建了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贯穿全年的常态化教育体系。

    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原有主题育人计划都被打乱。学校紧急动员骨干力量,紧抓教育契机,主动拓展“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和阵地,把铸魂育人的校园小课堂建到现实生动的社会大课堂和覆盖全体学生群体的移动互联网,相继推出了“书记校长专题解读课”“媒体矩阵思政观察课”“线上支部朋辈辅导课”“服务保障人文关怀课”“智能平台教师公开课”等一系列及时有效的铸魂育人课程,确保停课不停学,带动青年学生以力所能及的形式与党中央同心同路、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新时代,北理工培养的是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北理工校长张军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