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逐“生态” “课堂”引航程
![](http://www.00-edu.com/d/file/jiaoyu/1/2020-06-12/87bd801210c2969a1f93836ab9f4530c.jpg)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建于1938年,拥有80多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学,坐落在江苏省知名的5A级风景区——溱湖北侧,学校将本校教育植根于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建设生态溱中,秉持“团结拼搏,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溱中精神和“崇德·励学·弘毅·笃行”的校训,以“绿色课堂”等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的特色发展之路。
植根:“生态溱中”构建理想生态学校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建设“生态学校”,不仅仅是将它作为一个场所,更是作为一种理念,即构建师生与自我、师生与他人、师生与世界的良性互动空间。学校着力打造的“生态学校”拥有良好的生存状态和顽强的生命力:校内外环境优雅、绿意盎然;办学方向清晰、定位准确;管理体系健全顺畅、运转高效、制度完善、导向激励明显……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干群关系温馨和谐……发展成为学习的天堂、生活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实现师生和学校的健康发展。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学校以建设“生态溱中”为抓手,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打造师生和学校的“成长共同体”,在“成就学生的美好 成就教师的美好”的同时“成就学校的美好”。
固本:“绿色课堂”引师生可持续发展
“绿色课堂”:整体性+多样性+校本性+共生性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好的课堂既能实现学生的“自由成长”,又能促进教师的自身成长。绿色课堂就是这样的好课堂,因为它实现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自觉成长以及学生的自由生长。
整体性,即“绿色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活动和环境等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整体中的各要素和谐协调,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多样性,体现在3个方面,即学生个体差异多样、教育资源多样、教学评价多元,所以教师既要关注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要采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教育手段(教材不再是仅有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独特的生活、教师渊博的知识、课堂精彩的生成以及课堂上的一切偶然中发现教育资源;还要使用多元的教学评价,像同伴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各种评价形式,共同组成课堂评价机制,推动学习发展。
校本性。绿色课堂必然有符合溱中学生基础且令他们感到可口又有营养的绿色校本资料。绿色课堂是溱中的课堂,溱中的课堂一定是适合溱中学生的课堂,任何一本外来资料、教案和讲义都不可能完全吻合学校校情,唯有学校各备课组本着低起点、夯基础、勤反馈、及时补的原则自己动手编制的教案、作业和讲义,才是更适合学生的资料,才是更有生命力的绿色资料。
共生性: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依存、积极合作、共同成长,教师会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并合理利用主体之间的依存、合作和竞争关系,实现全体学生的和谐共同发展。
“绿色课堂”:学生“自由成长”+教师“自觉成长”
教育所面对的,不是空洞、抽象的符号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的生命、情感与智慧的具体的人。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重视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理化实验课,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品质;另一方面,把提质增效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深入研究和实践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模式,尽快形成具有溱中特色的“点线面体”四维的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模式;还深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进分层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校采用的“导、学、测、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揭示目标、指导自学、检查点拨、检测反思、拓展提升等6个环节。其中,“学”是基础,“导”是常态,“测”是抓手,“评”是升华。这种模式是以生为本,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但这种自由并不是目中无人、为所欲为,而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表达表演和行动的舞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习品格,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兴趣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升。
学校努力将科研与课改有机融合,一方面,强化“三态”(关注教师工作的状态、课堂教学的质态、教学管理的常态)管理,积极推进“有效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扎实抓好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以现有市区骨干教师为核心,带动一大批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像每年召开一次“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学教育论坛暨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加强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切实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例如将课题研究专项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并努力设立教师出版基金,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的教科研活动和有关课题研究,学校每年都有30%以上教师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较高质量的论文……定期出版校刊《教海探航》,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发展平台,重视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定期举办教育论坛、教育沙龙;定期举行教师论文评比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培养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
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现在学校全部教师学历达标,80%以上教师胜任3个年级循环教学,80%以上教师成为一专多能型教师,12%的教师取得硕士学位,2020年,校内名师、骨干教师达4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名师、特级教师共10人,泰州市31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45岁以下教师人人都参加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学“青年教师发展学校”分层次的专题培训。
学校还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校长室—教学处—学科专家组”“校长室—年管会—备课组”“学科专家组指导、督查年级备课组”的常规教学管理体系,使教学教研管理系统化、责任化、具体化。同时,学校扎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足上好体育课,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教育质量监控,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推行的“绿色课堂”积极寻求与当代教育的极佳契合点、交融点和生长点。一方面,让自由成长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渗透学生的生命、融入学生的精神,把学子培养成为具有完整人格、学以达人的有为青年;另一方面,关注教师成长,让教师在参与“绿色课堂”的过程中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兴奋与激动,所创造的价值得到认可,实现了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圆梦:“以内涵求品位”+“以育人谋发展”
一路走来,学校自觉践行着“修身立德,可为人范;博学敬业,可为人师;仁爱可信,可为人友”的溱潼中学职业道德要求,以育人为根本,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以内涵求品位,以育人谋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在市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与办学特色的三星级高中。
1999年,学校跻身江苏省重点高中行列,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三星级高中;学校收获“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泰州市文明单位”“江苏省教科系统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学校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泰州市平安校园”“泰州市‘四无’学校”“泰州市优秀家长学校”“泰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泰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学校是河海大学、江苏大学等重点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学校连续6年获泰州市姜堰区素质教育综合考核质量表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充满坎坷,但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学永远不会停止追求卓越的脚步: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构建“生态溱中”,为实现师生的生命成长创设适宜的环境,并以“绿色课堂”为抓手,全方位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实现自由成长的教育模式,将素质教育推向新高度,阔步行走在构建“学校有灵魂、教师有思想、学生有主见”的优质四星级高中的大道上。
(赵 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