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村落富起来美起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湘西之巅”的大安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惹巴拉、中国传统村落双坪村,“红军小镇”茨岩塘,还有名气不大的旧寨村、响水洞村……6月4日到6日,记者随长沙学院的7名博士、教授,来到湖南湘西偏远的龙山县,蹚溪水爬高山,过草地钻灌木,日夜兼程,手脚并用,目的只一个:规划、修复古村落,让刚刚脱贫的龙山尽快美起来、富起来。

    地处湘、鄂、豫三省交界的龙山县,是湖南最偏远的县之一,以出土3.7万枚秦简和拥有6项国家级“非遗”等闻名,风光优美,自然资源丰富。

    龙山还是个拥有许多古村落的少数民族县,391个行政村,有“中国传统村落”29个。曾任湖南省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管理办公室主任的县委书记刘冬生,对龙山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情有独钟,“响水洞村山顶上有几座老房子,那棵红豆杉有几百年了。”他对带队来考察的长沙学院党委书记、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沛林教授说,对古村落的熟悉程度好像在述说自家的菜园子。

    “没路?要蹚水爬山?那也要去!”刘沛林拄着棍子走在最前面,裤腿和鞋上沾满了泥巴、树叶,还差点摔了一跤。教授周明侠、何利华、匡希龙,博士李勇、王春紧随其后。

    1994年在北大读硕士时就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刘沛林,当时的毕业论文就是《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20多年来,他和团队成员走访了数百个古村落,完成了山西碛口、湖南张谷英古建筑群等60多处古村镇和古建筑群的保护性规划及修复修缮工程。“你帮我好好规划规划。”正因为刘沛林团队在这方面的成就,刘冬生力邀他们来“为龙山古村落开发建设把脉”。

    “保护,修复,活化。”刘沛林和团队的教授、博士们说,龙山今年初宣布脱贫,但这仅仅只是第一步。根据龙山县情,“防止返贫”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活化古村落”,以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乡村旅游。

    龙山县大安乡是长沙学院的扶贫点,虽在高寒山区,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最高山峰海拔1700多米,被誉为“湘西之巅”,还拥有1.3万多亩烤烟、5000多亩中药材,以及近千箱蜜蜂。“多亏了学校。”乡党委书记瞿宏文拿出笔记本,跟记者细数长沙学院的业绩:完成村组道路加宽整修等项目23个、饮水项目16个,新建改建村级服务平台15个,设置公益性服务岗位204个……更重要的是,投入410多万元,建起了光伏发电站,开辟了“三村一线”旅游线路,将废弃的村小改建成露营基地。“到我们大安的高山上看大朵的厚朴花,闻药香数星星,成了龙山的时尚。”女乡长向继红高兴地说,在长沙学院的帮扶下,全乡从原先的668户贫困人口,减少到54户。

    “我们乡村振兴研究院将在龙山建工作站。以后,这些贫困户会更少。”在考察了6个村的几十幢古民居后,刘沛林和团队作出决定,“扶贫队终有一天要撤,但我们的扶贫工作不会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