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为“一带一路”育能源动力类人才
本报讯(记者 潘玉娇 通讯员 吴奕)来自尼泊尔的夏尔马2013年来到江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导师的指导下,夏尔马结合江苏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尼泊尔水电工程进行研究,掌握了水电工程中泵装置的关键技术问题。如今,毕业回国后的夏尔马在尼泊尔一家水电站担任水电技术负责人。
能源动力类专业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对高校研究生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供给侧改革需求。近年来,江苏大学以需求为导向,创新能源动力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着重培养能源动力类研究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能力。
“‘一带一路’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地方高校必须基于差异化需求,按照专业型、工程型和学术型的培养要求,构建起立体、协同、开放的培养体系。”江苏大学党委书记、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寿其说,学校采取开放的培养体系,培养期间每一名研究生都可以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企业工程项目。
通过与国际知名科研团队的点对点合作,江苏大学会聚了来自近20个国家3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与本校优势学科百余名专家组成了一流国际化导师团队,共同指导研究生专业发展。同时,学校还与国际上近20个国家的42所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合作渠道,近30名博士研究生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或江苏省优势学科资助,出国进行一年以上合作培养,联合培养占比超过35%。
“企业想要走出国门,需要有国际化人才先行。”无锡市一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在江苏大学设立了100万元奖学金,定向资助能源动力类中外优秀学子。据了解,20余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致力于“走出去”的企业率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了江苏大学“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产学联盟。
近年来,江苏大学已培养能源动力类研究生1200余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83人,研究生毕业服务于100余家“一带一路”产业单位和高校,在南水北调工程、迪拜联合电厂、埃及智慧温室灌溉等“一带一路”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