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学科育人凝聚信仰力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淑英校长,给学生上模拟人大的思政课 全学科育人向未来研讨会——思政课展示 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人的正常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居家隔离期间,肩负学业任务的学子如何度过这段远离校园的特殊时光?是茫然无措、虚度时光,还是以抗疫为“活”教材,汲取精神的力量?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简称“保师附校”)万余名学生,用笔尖倾注的十万余篇信仰日记,给出了更炽热、更响亮的回答:

    “在这战‘疫’时刻,奋斗在前线的人们支撑着全国人民的希望,而使命本身也会让我们穿上责任的战袍。”“虽然我们不能奔赴前线,但毋庸置疑,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担、义不容辞、任重道远,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今天的我们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面对无人监管的网课生活,我们在家里努力提高学习的效率,保持静气与定力,肩上的责任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十万余篇信仰日记里,字里行间流淌着小小少年们心中沉甸甸的思考:在对抗疫情的战役中,谁才是最可爱的人?知识和科技如何发挥作用?我们要如何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关于责任、担当、爱国、读书、榜样……成为学子们频频提及的主题。昔日在大众眼中不够成熟的“00后”,展现出了正能量满满的信仰力量。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信仰的坚守,也照亮了教育的要义。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育之本,在于立德铸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更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百年名校,秉承文化血脉中积淀的家国情怀,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保师附校创新性地开展“全学科育人向未来”,以“滴管式”浸润,把信仰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全学科教学始终,让学子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钙更加充足。

    学科跨界

    让思政教育兼容并包

    立德树人,新时代青少年的信仰如何塑造?是延续思政课照本宣科的模式,还是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注入新元素、采用新模式?保师附校选择了全学科教学,打破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各个学科壁垒,打破年级界限。用保师附校教育集团王淑英校长的话来说:“把信仰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全学科教学始终,坚持全员、全方位、全学科、全过程、全息育人,能让德育真正浸润学子心灵。”

    项目化探索是学科跨界的主要抓手。2006年至今,保师附校的项目化探索已有10余年,每学期的项目化学习形成了自主管理生活教育、发明创新品格教育、文明包容理解教育、实现价值公平教育、仁爱互助爱的教育、走向未来领袖教育等六大主题教育框架,融合了成长、行动、文明、责任、信仰、传承等六大力量。学校分别为小学和初中部编制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培根铸魂,激扬生命”自主发展指导手册》。各个学科在项目主题下都有“网红课”,体现了全学科育人。小学部的队会“减少垃圾,变废为宝”上,少代会针对“减少垃圾,变废为宝”这个主题向各班征集意见和建议;八年级语文课上,“信仰的力量:我们这样爱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主题下,叶剑敏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保尔的成长经历,探究保尔的精神内核,学习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为理想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最后走进中国的“保尔”——“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朱彦夫,在榜样精神的激励下,学生们呼出了“今日坚定信仰立志求学尽我本分,明日高洁挺立服务民族求国发达”的心声。

    紧扣生活

    让思政教育“新近精实”

    “生活是至高价值的教科书,运用所学,整合生活资源,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落实核心价值观和学科核心素养,是保师附校学子该有的硬核思考力。”负责初中部的副校长孙宁如是说。为了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寓信仰于生活情境中,保师附校将学习强国、五四精神、非遗传承、模拟联合国、模拟人大、智慧城市、科幻故事书、食育课程融入思政课堂,并采用新闻播报、时事评析、观点分析、知行合一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营造开放式的课堂。

    七年级思政课“生命的意义”中,师生分享的生命故事“新”“近”“精”“实”。“生命为别人有意义还是不为别人有意义”的辩论,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分享志愿服务、食育活动中的生命故事,找准学生共鸣点,提高了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有效性。

    “信仰的力量”项目主题中,王淑英校长结合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经历,为学生上了一节“模拟人大”项目课。课堂活动中,王校长组织学生们上演了一幕“人大代表与记者的见面会”,学生们纷纷踊跃尝试小记者角色,通过小组探究,整理出问题向校长提问。面对连任三届的河北省人大代表王校长,“小记者们”纷纷举手发言,提出“您印象最深刻的建议是什么”“作为人大代表的感受是什么”等问题,王校长亲和解答,用真实的经历告诉学生,作为一位人大代表的真正职责是什么。课堂气氛融洽,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师生的交流,更是人大代表和小公民的交流。

    创新载体

    让思政教育更具张力

    在保师附校,思政课堂在教室里、网络上,也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在“未来小镇”和STEAM花园中。

    保师附校124年的发展历史上,戏剧教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学校曾培养出阎肃、苏叔阳等一代文学大师。自2012年增设初中部以来,保师附校重启戏剧课程,以百年校史为灵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作出《开天辟地忆红船》《红岩》《狼牙山五壮士》《自行车的风波》等一大批戏剧作品。在王淑英校长看来,通过戏剧课程,“学生像戏剧大师一样创作、表演,从被动听课到主动学习,做到学中用、用中学,在历史事件冲突中思考历史,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戏剧演出中,远比听课背书感悟更深”。经过8年的沉淀和积累,保师附校的戏剧思政已经成了一张闪亮的名片,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苏叔阳文学院新春戏剧节”,集中展示校史剧、国学剧、红色剧、校园心理剧。2019年12月10日,在保定市教育部门主办的“德育大讲堂”上,保师附校学生们自编自演的《百年五四》《绣红旗》《二师学潮》等话剧,把信仰价值观教育贯穿在全学科教学当中,得到保定市领导及北京、天津以及保定市各县市区教育专家和工作者的赞扬。

    除了戏剧课程的德育实践,保师附校着力构建思整课程共同体。横向深刻把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跨学科师生共同体。以项目主题为载体,以年级主任为核心,各学科教师加强沟通,协同创新,形成合力。纵向深刻把握知与行的关系,构建“有边界”与“无边界”相统一的跨学段教师共同体。以“未来小镇”课程为载体,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在同一小镇课程中,中小学小镇课程模块围绕核心素养,把握进阶、逐级放量、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初中部的“红信小镇”,有“跟着宪法学信仰”“跟着校友学信仰”“跟着校史学信仰”,既是跨学科项目主题学习的载体,也是学生的劳动教育基地。学校把每个校区的花园都打造成一个主题鲜明的STEAM花园:阜平白河分校“未来之树”花园,涞水赵各庄学区“生态之林”花园,市区北校小学部更是一个年级一个主题花园——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宇宙医院……在STEAM花园开设STEAM课程,用有趣的探索激发学生协同创新,拓展信仰价值观教育的长度。

    随着保师附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思政课堂以体验为本,让学生动了起来;以生活为本,让人格美了起来;以综合为主,让方式活了起来;以育人为本,让成果站了起来。2019年11月底,在国家教育部门“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中,保师附校“思政共同体教研模式”从全国申报的256个名师教研共同体中脱颖而出,成为河北省仅有的团队,承担了一项国家德育课题。

    立德树人,非一朝一夕之功。保师附校将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的伟大使命,“尽本分、尽本能,求发达”,成就“高洁挺立社会、服务国家民族”的天下英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孙 宁 于金秋 刘怀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