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校”直通扶志智 “烧饼+”培训助脱贫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浙江篇)
扶贫先扶智。近年来,浙江省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扎根农村,按照“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小康一户”的工作思路,在校企校人才培育、“烧饼+”特色培训上聚合目标,精准发力,开启智力扶贫和技能扶贫的“直通车”,创生职业教育“造血式”扶贫的良性生态。
校企校一体融通:拓宽乡村学子“三有”逐梦路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学校聚焦“双高四能”(职业素养高和职业技能高,学习能力强、合作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新型乡土人才培育理念,以校企学徒共育为基点,构建“校—企—校”一体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起点低落点高,企业、学校、电大三位一体,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将中职3年和高职2年重组成“2+2.5+0.5”学制,2年为中职阶段,2.5年为大专阶段,0.5年为实习阶段。2017届学生中共有303名报名参加学历提升学习。
基于此,校企校重构“通识课程+岗位课程+素养课程”课程体系,提升综合职业素养。此外,建立以“基本技能—初岗技能—多岗技能—综合技能”为进阶的专业实践体系,提升综合职业能力。2017年以来,学生共获得市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奖项500多人次。
校企校针对学生就业(创业)个性需求和企业岗位需求,进行“牵手帮扶”。按照学生不同情况,由专业教师进行分类精准指导,按照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建立帮扶档案,联合企业共同提供就业(创业)培训服务,为学生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帮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近3年,学校毕业生全部就业,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9%,就业稳定度91%。
“校—企—校”一体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了能力提升的直通车,让学生“升学有望、就业有门、致富有路”。
“烧饼+”特色培训:创新非遗富民“三化”生态链
走入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内的“缙云烧饼”特色小吃培训基地,一个个年轻的“师傅”正在大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当地特色小吃——烧饼。
同时,在“缙云烧饼创业班”,即将毕业的学生正在参加毕业礼。他们将与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一样,或成为店长,或成为创业合伙人;他们不仅会做烧饼,还会介绍本土文化,更会经营管理;他们不仅热爱烧饼,更热爱家乡缙云。
这是学校扎实推进区域特色培训,发展“乡愁富民产业”,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2014年2月,缙云县为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打造经营烧饼区域品牌,出台《缙云烧饼品牌建设实施意见》。该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在缙云县职业中专开办缙云烧饼师傅创业班,让产业、文化与校园教学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形成梯级后备劳动力支撑”。
学校积极响应,以三步走实施“缙云烧饼进校园”工程。首先,成立缙云烧饼师傅培训基地,定制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其次,通过选拔,组建“缙云烧饼创业班”,培养“既能制作缙云特色小吃,又懂得经营管理、营销推广的职业经理人”;再其次,面向全体师生开展缙云特色小吃制作研学实训,搭建初、中、高不同梯级的传习人储备军。
由此打通了区域非遗文化产业链与学校专业链、非遗技能链与学校课程链之间的融合点,为“新农人”——非遗传承人培养提供了创新思路,打造了基于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烧饼+”富民生态链。
而今,缙云烧饼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吃,成为缙云人引以为傲的“富民产业”。截至2019年12月,全县从业人员近2万,带动近4万农民增收致富,在全国20多个省份开设门店(点)6000余家,其中示范店521家,实现产值22亿元。
(缙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叶云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