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师资升级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经验篇

    参加工作不满3年,杨哲已经历过职业生涯第一个高光时刻。

    在第十一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上,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她代表北京林业大学出战,一举夺得一等奖,并包揽最佳教案、最受学生欢迎、最佳现场展示、最佳教学4个单项奖。

    回忆比赛前后的点点滴滴,杨哲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站上领奖台那一刻的喜悦,而是整个备赛过程中与同事们反复磨课的收获。

    某种意义上,她的成绩源自个人努力也基于集体智慧,是折射北林思政课教师队伍由量及质、持续升级的一个光点。

    政策驱动,岗位吸引力让教师有奔头

    20多名专职教师承担全校近2万名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任务,这是2017年,杨哲入职北林马克思主义学院时面对的现实,也是学校党委书记王洪元一直挂心的事。

    由于马院初建、师资不足,思政课多为百人以上大班课,教师很难关照到课堂细节。每次听课,坐在阶梯教室最后几排往前扫,王洪元总能看到一些低头玩手机、做其他作业的学生。

    提高课程质量,首先得保证师资充足;扩大师资队伍,首先得提升岗位吸引力。理顺逻辑,北林开始将各类政策和资源,特别是职称评审资源向思政课教师岗位倾斜。

    依据相关政策,学校实施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在2019年主动破“五唯”,制定了专门的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办法。

    学校党委副书记、马院院长孙信丽告诉记者,过去,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和其他学科一样,是以“课时量+科研成果”为主要标准的。但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不仅体现在教学、科研上,还体现在服务师生员工、引领社会思想和理论宣讲的作用与影响上,体现在育人效果上。

    结合思政课教师工作特点,新的职称评审办法在评价指标上更加多元化,更具综合性。指标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科研成果有最低标准要求;把教学成果和质量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把参与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论宣讲等作为基本评价指标;教学型职称系列评价指标更加突出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

    实事求是的职称评审办法不仅吸引着青年人才的目光,也让因种种原因错过科研成长黄金期的老教师们有了奔头。

    “马院老教师陈丽鸿,教学效果特别好,育人能力强,踏实敬业,但过去因为科研论文达不到评审标准,一直没评上高级职称。”孙信丽说,“在2019年的职称评审中,她成为破‘五唯’的首批受益者。”

    三管齐下,岗位缺口高效率补齐

    根据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对照这一标准,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仍存在一定缺口。本着“不严格限定每年招聘指标,符合一个审批一个,确保招聘指标计划不落空”的原则,近3年,北林共选聘14名优秀应届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出站人员补充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优化了队伍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

    由于人才供需不平衡以及学校总编制有限,仅靠应届毕业生招聘,一时无法满足思政课教师岗位需求。如何拓宽渠道,不拘一格纳人才呢?

    学校党委打通党政管理干部转岗渠道,出台工作规定,对转岗的基本条件、工作程序、待遇管理、考核评价、制度保障等进行顶层设计。

    2019年下半年,以“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标准,通过个人申报、资格审核、试讲考核、专家评价、政治审核等程序,11名党政管理干部转为思政课专职教师。11人中有正高职4人、副高职7人,改善了原有思政课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多、高级职称不足的情况,进一步优化了队伍结构。

    而在孙信丽看来,党政管理干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对国家大政方针把握准、理解深。同时,这些干部基本都有辅导员经历,对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多,这样“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教师,正是思政课教师队伍所需要的。

    2019年12月,学校优化学科布局,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密切相关的哲学学科,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调整至马院,哲学学科曾从事思政课教学且效果优秀的7名教师,也相应调整到马院担任专职思政课教师。

    质量优先招聘一批、双优导向转岗一批、学科调整补充一批,三条渠道并行,近3年,北林专职思政课教师增加32名,增长近130%,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成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目标。

    由量及质,水平提升慢工出细活

    微格教学训练,原本是师范类院校培养师范生的一种方法,引入北林马院后,被用于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

    每次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前,学院都会有专人在课堂架设机器,录制教师授课的视频片段。具体训练时,教师自己观看片段“照镜子”,反思教学不足;学生、教研室同事和由老教师担任的督导也观看片段,针对教学问题提建议。

    “边看视频边找毛病,这对老师们的冲击是很大的。”面对抵触情绪,马院副院长张秀芹先拿自己“开刀”,带头接受微格教学训练,并反复动员老教师参与,逐渐将这个方法推广开来。

    2016年至今,马院微格教学训练累计进行150次以上,覆盖全体教师和所有课程。大到一门课的内容设计,小到幻灯片上一张图片的位置,只要能优化课堂教学,都被拿出来反复讨论。

    岗位缺口补齐后,像微格教学训练这样慢工出细活的提质工作,推进起来更容易了。

    针对大多数思政课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缺少实践经验的情况,马院组织全员开展暑期研修。“直接去到一个地方,视觉冲击力非常大,情感的共鸣也更深。把这些东西带入教学,教师的底气会更足,对学生也更有说服力。”北林思政课教师陈晨说。

    针对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的情况,马院各教研室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并为每名新入职青年教师配导师。陈晨记得,2019年入职思修教研室后的第一次集体备课,导师戴秀丽将自己从教35年的幻灯片、教案拷贝给自己,“这些成果让我迅速明白了这门课该怎么讲,我觉得很踏实很安心”。

    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学生教学评价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马院成立之初,北林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分数在学校大班课中居于中下水平,如今已超过全校平均水平,有的甚至名列前茅。

    学生的肯定也成为思政课教师前进的动力。“做这个工作,初心就是希望学生能通过我的课,记住、了解、喜爱、信仰马克思主义。”杨哲说,“十年求学路,这个理论对现实的阐释力度,对我思维的转变,让我感受到它的魅力,我想把我的感受传达给更多学生。”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