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驻村第一书记的金银花情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拥有金银花产业扶贫示范园3700亩,年收入1200万元。原先村委会旁的一片荒地上,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的金银花农产展销研发服务中心拔地而起,金银花小镇已初具规模……

    5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后选派张武军、鞠波、王敬涛接续担任陕西国家级贫困县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驻村第一书记。3位第一书记接好扶贫接力棒,当好乡亲的“家里人”、党建发展的“领路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大力推进金银花产业发展,用心谱写闫家村致富新篇章。

    第一棒:确立以金银花种植为主的发展路子

    2015年,张武军接到前往学校对口扶贫的蒲城县闫家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任务。

    当时的闫家村刚刚由原闫家村和贝阳村合并,村民主要从事种养殖、运输和务工,70%以上收入来自发展不一的种养殖业,收入有限。

    密码学博士出身的张武军,摸村情、察民情,以党建带动、以产业化解村村隔阂,找到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法宝”——金银花产业,破解了闫家村的“脱贫密码”。

    张武军带着闫家村村干部跑遍了全国金银花主产区,结合村子地域实际,考察引进了特色中药材金银花种植项目,建成金银花茶厂,成立电子商务销售团队,还邀请西安设计院的朋友给园区绘制了万亩金银花规划方案,确立了以金银花种植为主,依托五陵景区,打造金银花采摘文化旅游品牌的发展路子。

    村里还成立专业合作社,将产业进行公司化运营,实行农村集体产权所有制改革。村里流转了近万亩土地进行规模化金银花种植,农民不仅每年可以收到土地租金,还可参与种植收益分红。

    张武军驻村两年多,闫家村从县里有名的“困难户”一跃成为全县脱贫榜样,其自主发展的金银花产业更成为全县产业脱贫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2017年初,张武军被调往蒲城县任挂职副县长。

    第二棒:让金银花产业提档升级

    致富的大门已经敞开,如何提档升级金银花产业,让乡亲们的致富路走得更稳更远,是学校派驻闫家村第二位驻村第一书记鞠波突破的关键环节。

    鞠波于2017年1月来到闫家村。彼时,全村9600亩地中,有2300亩种植了金银花。村里广泛种植的“四季花”品种,每年5月上旬到10月,开花四五茬。虽然收益不错,但人力成本投入太大。为解决乡亲们因人力跟不上而导致种植规模受限的烦恼,鞠波决心大力推广花期短、产量高的新品种“北花一号”。

    “北花一号”是村里2016年从山东引进的新品种,由于一株苗要3块钱,价格较高,大部分村民不愿栽种。

    2017年5月,村里试种的10亩“北花一号”进入开花期。虽然花期只持续了20天,产量却一点也不低。“试种成功了。”鞠波心里乐开了花,逢人就讲,还拉着一拨拨村民到地里看。看着实实在在的收成,一批原先对种植金银花不感兴趣的村民也加入了种植行列。

    70多岁的贫困户皇玉林就是新品种的受益者,第二年,进入开花季仅仅两个月,皇玉林就当上了“万元户”。

    为提升村里的金银花加工能力,鞠波协调学校扶贫款8万元,为村里增加了两套烘干设备;协调学校投资40万元,给村里建了650立方米蓄水池,让乡亲们旱涝保收。到2018年底,闫家村金银花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3700亩,亩均收入2000元左右,全村金银花和苗木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6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到2018年的16500元。

    第三棒:开发新产品、做起乡村电商

    2019年1月1日,学校选派王敬涛接替鞠波担任驻闫家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26日,他正式担任驻闫家村第一书记。

    通过发展种植金银花产业,闫家村已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成了致富的明星村。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高金银花的效益,打造集种植、深加工、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金银花产业链,是王敬涛的首要目标。

    王敬涛与村干部到全国金银花主产区多方考察,引进适合渭北生长、产量高、抗病性强的金银花新品种,利用帮扶资金建设扶贫车间,扩大村集体金银花茶叶厂规模,开发了金银花纯净水、金银花酒等新产品。他还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建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尧山镇电商培训室,培训乡村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

    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王敬涛坚信“唱”得再好不如干得实在。在田间地头访民意,在群众家中讲政策,渐渐地,外来人王敬涛变成村民口中的“我们村王书记”。

    “现在重点是巩固扶贫成果,进一步将闫家村建成‘产业优势明显、村容村貌整洁、文明幸福安康、基础设施完善、服务配套齐全、管理民主规范’的富裕乡村、文明乡村、美丽乡村!”王敬涛对闫家村的美好明天坚信不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