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道路:独特、卓越的教育发展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全球幸福报告》中,芬兰已连续三年被评为最幸福的国家,而备受赞扬的教育体系,正是这个幸福国度的“压舱石”。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人口约为550万,不足上海的四分之一,面积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约为两个广东省的大小。一年之中,芬兰有一半的时间是冬天,气候寒冷。然而,这个地多人少,看上去没什么吸引力的国家,却发展出了卓越而独特的教育体系。自2000年在OECD举办的第一次PISA测试中一鸣惊人后,芬兰每年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外国教育访客。

    人们在芬兰看到了优美的校园、安静的学生与优秀的教师,也开始认识到芬兰教育拥有高度的自主性。在随后的几次PISA测试中,芬兰的排名仍然保持在第一梯队。PISA 2018测试中,中国四省市夺魁,芬兰位列第七名。但仔细分析PISA 2018测试的数据,研究者们发现,中国四省市学生的学习时间较长,学生幸福感偏低。芬兰是将高效学习与学生幸福感结合得较好的国家,并且校际差异最小。

    我们可以彼此借鉴,见贤思齐。芬兰经验或许会给我们的教育者一些启示,增加一个新的思考维度,帮助我们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文化与制度。然而,由于大部分芬兰教育文件由芬兰语或瑞典语撰写,许多教育评论者只能仰赖二手资料,这就导致对芬兰教育产生了一些误解,例如,2015年一篇《芬兰取消分科课程,全面开启“现象式教学”》的文章震惊全球教育界,芬兰文化与教育部都不得不出面辟谣。

    作为芬兰教育的“局内人”,帕斯·萨尔伯格先生出生于芬兰,做过中学与大学的教师,并领导过芬兰的教育改革创新。他对芬兰这个国家教育体系与社会系统的内在运作机制具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他因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离开了芬兰,又获得了“旁观者”的身份。在与其他国家教育体系的比较中,他发展出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教改政策与观点,更促进了他对芬兰教育的洞察。

    在萨尔伯格先生看来,社会与历史因素在芬兰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正是短期拜访与二手资料中难以获取的。

    芬兰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建构一套卓越的教育体系时,公共政策应当如何配合?文化与其他不可见的因素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芬兰教育者如何理解全球教育改革运动?

    在《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书中,萨尔伯格先生详尽阐述了上述问题。芬兰怎样从一个仅有少数人接受教育的贫穷农耕国家,转变为拥有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现代化知识型社会?作者从二战后芬兰的政治与社会发展谈起,认为教育一直在“芬兰梦想”的实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芬兰的文化,尤其是“芬兰悖论”对教育系统的影响至深。萨尔伯格重点论述了芬兰的教师教育,探讨了教师的选拔、职前职后教育。因为在他看来,芬兰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教师。

    萨尔伯格先生所著的《芬兰道路》,第一版已经被翻译成了20多种文字。如今,《芬兰道路》第二版的中文版也已面世。第二版中,萨尔伯格先生使用了2011年起芬兰在各项世界性测评中的表现数据,也探讨了芬兰国内发生的变化,以及最新的趋势所代表的含义与可能采取的对策。这一版还包括了早期教育这一教育系统新板块的介绍,描述了备受关注的特殊教育系统,更详尽地展示了芬兰的大学入学考试

    笔者认为,芬兰道路最具有价值与借鉴意义的地方,是芬兰人对“教育平等”的执着追求,这也是萨尔伯格先生一直强调的。“芬兰综合学校体系”兼具社会平等与包容,无论是早期教育,还是特殊教育,都将学生视为独特的个体,进行创造性的关怀。芬兰人相信,他们有能力创造一个优质的公立教育体系并服务好所有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自由幸福地成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