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思且辨且行 赋能生命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6-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历史课程:走进历史,看疫情那些事

    设计了“中国历史上的‘蝠’文化”“中国历史中与瘟疫抗争的那些战役”“浅谈那些曾经肆虐人类世界的瘟疫”3个专题,让学生在对“蝠”文化的探索搜寻中,辩证看待“蝙蝠”;通过回顾我国历史上“瘟疫防治”的若干史实,让学生深入思考瘟疫与人类的关系,并对今天应该如何做好疫情防控进行探究思考。借古思今、古为今用,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提升思辨能力。

    地理课程:用地理视角看待现实问题,重新思考人地关系

    地理课程,从地理视角来看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共设计了“如果地图会说话”“九省通衢——湖北武汉”和“人口分布、人口流动对疫情的影响”3个专题。专题一从疫情地图出发,指出地图在抗击疫情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读图析图;专题二从武汉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出发,分析疫情扩散的原因;专题三主要讨论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及流动的特征与疫情中防控政策的关系(地图说,位置说,人口说)。在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是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

    比如,让学生在地图上标注出现确诊病例的国家,借此加强对世界地图的认知;让学生利用上海市空白地图制作一份上海市一日游或二日游地图,并注明旅游攻略,以此加强对上海的地理位置、人口、交通等情况的进一步了解;手绘中国地图、制作疫情结束后的高铁旅行攻略,在增强地理知识的同时,舒缓心情,提升众志成城、战胜疫情的决心。以地理视角看疫情中的一些现象,引发学生系列思考,启迪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以地理视角来看待现实问题,重新思考人地关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语言素养课程:理解新闻精神与价值,学会辩证思考

    设计了“话有轻重,情有长短”“不要沦为‘谣言传染病’的宿主”“抗击疫情,以读攻毒”3个专题。让学生原创抗击疫情标语,从语言的角度探究、归纳标语创作的策略、方法;向家人或朋友对几则关于疫情的谣言进行辟谣,阅读《逆行还是缺位?中国主流媒体的疫情报道表现》一文,加深对新闻精神和新闻价值的理解;阅读《病毒星球》和《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增强自身辩证思考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跳出“小”我看“大”我,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学校结合疫情设计了“法律角度谈疫情下的管控措施”“疫情下的国家力量”“全球视角下的传染病防控”3个专题。“疫情在某一地发生,考验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反应速度和防控措施力度,学生可以从这些实际措施中感受到国家对于疫情控制所作出的努力。遏制传染病的蔓延,不仅需要宏观的力量,也需要每一个个体的配合,认识个人和集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希望通过本次课程,为学生打开一个更广阔的视野,跳出‘小’我看‘大’我,从社会、国家、人类的角度去认识疫情,培养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主讲教师胡晓菲介绍。

    科学课程:开展科普性学习,为学生打开生命科学的大门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波及面广、传播速度快,大多数初中生对病毒的认识大多是基于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流感病毒、乙肝病毒和课本上学习过的艾滋病病毒,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致病机理、感染与传播、防控措施等内容则需要进一步科普性的学习。

    疫情防控当下,社会与生活就是学生很好的学习资源,站在生命科学的角度,结合学科专业知识、新闻实时报道、经典科普读物与电影,帮助学生们快速、准确、清晰地认识新冠病毒的结构、致病机理、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论知识与问题解决的衔接和融合。基于这样的理念与构思,科学课程站在生命科学的角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设计了“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如何与免疫系统斗智斗勇”“人类口腹之欲引发的蝴蝶效应”3个主题,基于生物学基本概念与知识,借助权威文献、新闻报道,引导学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在结构、感染部位、传播途径上的独特性,也明确了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常消毒、不去人员密集场所、主动隔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增强爱护野生动物、不乱捕乱食野生动物的理念。

    音乐课程:疗愈内心,发现幸福,在“消极”中寻找“积极”

    音乐课程针对性地设计了“用音乐疗愈你的心——特殊时期音乐治疗”“让世界充满爱——分享抗击疫情优秀艺术作品”“音乐大师课——明天会更好”3个专题,提出了“音乐治疗”的概念,用音乐舒缓学生情绪,提高身体免疫力。

    体育课程:发布贴心居家运动指南,开展“云锻炼”

    针对学生宅家容易产生体能下降、精力过剩、心理焦躁等问题,教师们设计了有关篮球、足球、排球方面的居家运动指南。以足球课程为例,教师亲自录制视频示范,包括运动前热身、球性练习、技能协调性(体能)练习、运动结束后的放松拉伸。视频内容详尽细致、周到准确,并对广大学生提出了温馨的“安全锻炼小建议”,用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倡导“天天锻炼,运动健身”,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应对病毒的免疫力。

    利用社会教科书 提升综合素养

    课程是否受到欢迎,数据是极佳的佐证和认可。“‘蝠’祸相倚——面对疫情我们在思考综合素养之思辨课程群”自3月1日上线以来,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点击率已经达到41200次之多。学生和家长纷纷点赞,认为此类课程是难得的好课,“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又融合了丰富的学科知识,非常全面,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这是茸一中学在学科跨界和思辨融合课程方面作出的有效探索:利用新媒体技术开设“慕课”平台,主题鲜明、学科融合,充分体现了学科的跨界性和创新性;将学科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关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在课程中加入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体现了实践性;创新课程评价机制,以发展性评价为主,通过数据统计、调查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发展性;综合素养课程设计结合学生的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活动方案,师生相伴、共同行走在学习的路上,体现了课程设计的自主性。

    课程是学校的魂,只有课程变了,学校才会有改变。茸一中学精心打造批判性思辨课程,是希望真正用好“社会”这本打开的教科书,培育学生的“学习力”和“思考力”,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终身成长赋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学、如何思与如何做,学会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并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有价值判断的人。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茸一中学的思辨课程卓有成效,在未来,学校将继续立足于学生,培养其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助力学生成为有用之才,为每个学生的人生奠基。

    (任丽菊 戴彩妹 张 燕 李文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