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环境变美了,师资变强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7-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开栏的话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为记录好、呈现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壮举,充分彰显我们党担当使命、一诺千金的不懈追求,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本报从今天起,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刊发记者深入一线采访挖掘到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围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讲好小康故事,敬请关注。

    “我校是1982年建成的公办学校,经历了由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办学思想落后,向规模大、条件好、质量高、办学理念先进的转变、壮大,它的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步、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我们教育人一直在奋斗,一直在努力奔跑。”黑龙江佳木斯市二十中学校长牟振宇指着一排红色的教学楼说。

    佳木斯市二十中学目前有3个校区、283名教师、4058名在校生,“体验式”教育模式,聚焦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秉承开放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协作办学,成为佳木斯市规模最大、社会美誉度较高的优质初级中学。

    往昔多感慨。今年是语文组组长沈丽君从教的第39个年头,“我毕业当年就直接分配到新建的二十中学任教,当时,学校只有几十名教师、二三百名学生。”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就在那样简陋的环境里,青春洋溢的沈丽君开启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当时学校旁边是一个马市,常常是琅琅的读书声伴着马的嘶叫声,夏天空气里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冬天供暖要靠师生自己烧炉子,桌子上的黑灰永远擦不净。要想给学生印练习题,老师们就得手刻蜡纸,用油印机印,满手油墨沾着粉笔灰,整天灰头土脸的。午餐需要师生从家里带,一摞摞的铝制饭盒堆在烧水的大水壶上,等到中午饭盒一打开,闻着味道就没了食欲……”沈丽君说。

    “受疫情影响,全国上下开启了线上授课新模式,即将退休的我也再一次体验了高科技下的教育形式,录课、视频会议、直播课堂……发展之快让我又一次见证了教育的奇迹。”沈丽君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苦中作乐,二十中学教师们的教育梦、中国梦没有动摇过,他们舍小家顾大家,把身心全放在了学校、学生身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们在倏然而过的岁月中传播科学知识、传承教育精神,一代又一代教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

    黑板换成了多媒体白板,火炉变成了暖气,土操场变成了塑胶跑道……从课堂到食堂,从校园到教室,二十中学的硬件设施达到了黑龙江东部地区最高水平,体育馆、多功能厅、录播室等各种功能教室27个,“画扇、脸谱、彩碟”文化长廊及科技作品展示架触目可及,“在体验中感悟,在认知中发展”的办学理念把一茬又一茬的孩子培养成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每次接孩子放学,看到学校的点滴变化,我都百感交集,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自己读书的时候。学校环境变美了,师资变强了,教育方式变多元了,但作为师者的教育初心没有变,为学生的付出、奉献没有变,小康社会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精神追求是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在这样的学校接受教育是我们两代人的幸运。”二十中学的毕业生、初二学生景翊宣的家长十分感慨地说。

    “我眼里的小康社会除了漂亮的教学楼、信息化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有这些一代又一代的老中青教师、一辈又一辈的学生,这笔财富带来的幸福感喜滋滋、沉甸甸的。”牟振宇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