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扶贫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7-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搞活产业是致富之路。刘天华带领“两委”党员干部先后到兰考、开封等20多个地市考察大型养殖基地,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团队,对村民果蔬种植、畜牧养殖进行集体会诊。他们综合专家们的建议,借鉴外地经验,利用下拨的60万元扶贫资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现在种植的100亩新品种已经挂果,农户开始看到实惠。

    村民们经常看到,在早晨、在晚上,在不耽误农活的空余时间,刘天华光着膀子,带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义务劳动。他们硬化街道、美化广场、修建公厕,使村庄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刘天华抓住时机,推行村居环境卫生“街长制”,选出17名老党员、有威望的村民担任街长,负责监督管理,房前屋后实行“三包”,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三个自然村率先通过县市达标验收。2019年胡庄村党支部被中共菏泽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村被山东省表彰为“省级卫生村”。

陕西师范大学驻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第一书记杜炳志:

大山里的“西部红烛”

本报记者 冯丽

    从西安出发,到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5小时车程,其中98公里是山路。这是陕西师范大学驻岚皋县四季镇天坪村第一书记杜炳志驻村扶贫的必经之路。

    天坪村山大沟深,住户分散,交通不便。自2017年12月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杜炳志从听不懂方言、不了解乡风民俗,到成为岚皋县、安康市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交友帮扶先进个人”,他用真诚和付出,换来了群众的爱戴,点亮了天坪村的致富路。

    驻村两年多,杜炳志走村入户,利用晚上农闲时间召开院落会,宣传扶贫政策,为74户贫困户申请易地扶贫搬迁,为14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杜炳志详细了解村里产业发展状况,与村委会深入讨论研究,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一批、发展蔬菜种植带动一批”的产业发展思路。他先后从学校争取到50万元专项资金,成立神仙树合作社,建成岚皋县级天坪村仙缘源神仙树产业园。目前,全村种植神仙树500亩、蔬菜500多亩,累计带动全村443人稳定脱贫。

    天坪村旅游资源丰富。2018年4月,杜炳志积极促成学校与岚皋县签署协议,正式启动非遗文旅小镇(杨家院子)项目建设。如今,杨家院子已经发展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2019年,杨家院子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深受学校“西部红烛精神”熏染的杜炳志时刻不忘教育的重要性。驻村不久,他就向陕西师范大学部分教师发出了邀请。很快,一支科普下乡小分队来了,一批科技发明实验材料也来了,学校6个学院150余名师生利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机会,也来到麦溪小学开展系列支教活动。在他的积极联络下,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国际学校与麦溪小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开展互访交流教育帮扶活动,爱心企业为麦溪小学援建价值近3万元的净水设施和1间价值近40万元的现代化录播教室等,解决了200多名山区学生的饮水健康问题。

    “虽然我的驻村时间有期,但对下一代的教育帮扶不能断。”2019年,杜炳志奔走游说,在天秤村成立“陕西师范大学红烛励学基金”。目前基金总额累计28万元。他说,重要的不是那点钱,而是要激发山里孩子奋发自强的内心力量。

华南农业大学驻龙川县丰稔镇礼堂村第一书记郭迪杰:

帮村民栽好“摇钱树”

本报记者 刘盾 通讯员 杨志群 黎鉴远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直播活动,学校驻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丰稔镇礼堂村第一书记郭迪杰为越王贡华礼丝苗米等礼堂村农特产品“带货”。这是华南农大专家团队为礼堂村量身打造的扶贫特色产品,已帮村集体、贫困户分别增收超过5.5万元。

    礼堂村地处山坳,曾是省定贫困村。2016年4月,华南农大定点帮扶礼堂村。2018年,郭迪杰主动申请到礼堂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在接连经受蚊虫关、生活关、人际关等考验后,摸清礼堂村“病症”,“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贫困户因病、因残、因学等难以脱贫,种植产业规模小、技术弱”。

    华南农大量体裁衣,开出“脱贫药方”。校党委书记王斌伟说,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因户施策,按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和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等“三结合”帮扶原则,探索构建党建+企业+村集体的脱贫奔康模式。学校全面强化校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努力把礼堂村党支部打造成特别能攻坚的战斗堡垒。郭迪杰带动开展党员践诺亮身份活动,建立“一帮一”党员帮带贫困户制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50多名党员轮流在村口全天候值班。

    “扶贫重在扶,要激发贫困户自立自强的内生动力。”郭迪杰每年都带队摸查村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推进“一人一策、一户多法”。他还推动华南农大每年出资7.2万元,在村里设立5个保洁员公益岗位。华南农大每年还投入15万元,按其年收入的10%,对礼堂村外出打工就业的贫困户进行奖励。

    “要让更多村民致富奔康,就得帮村里栽好产业这棵摇钱树。”华南农大校长刘雅红说,该校打出建服务平台、组专家团队、引进新品种、配套良法等组合拳,将礼堂村种养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经济,助推该村种植业、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村里种养产业,我们撤后,礼堂村也能自我造血奔小康。”截至2019年底,礼堂村村集体收入提高到15万元,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升到1.49万元、1.18万元,礼堂村甩掉了“穷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