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制度构建反贫困链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7-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巩固成果 持续用力

    持续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

    当前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后减贫工作的重心将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深入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上持续发力。

    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只有对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的营养和教育实行早期干预,才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为此,我们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推动地方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比例和资助标准,鼓励实施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和幼儿营养改善计划。继续落实和完善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向更广范围的农村和城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扩展。

    深入推进精准资助。科学划定相对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建立教育、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动的贫困家庭学生识别机制,并做好相关部门数据库的有效对接,实现学生信息及时比对,精准定位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合理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式及其标准,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和受助需求,对入学、就业和突发事件给予相应资助,完善分档差异化资助机制。高校倾斜性招生政策应着眼于精准人群定位,以学生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状况及所就读学校的教育质量等多维标准锁定受益对象,政策人群覆盖面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贫困地区扩展到所有地区,同时在入学后的学业修读、能力发展和毕业后的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扶和支持,推动资助模式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业成就和就业质量。

    构建资助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将资助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将学生资助工作纳入“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实现学校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作者系教育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