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隐形教育学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7-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科学出版社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一家专业性教育出版机构,依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承担着传播教育新知、服务教育改革、培育高素质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教科社成立40年来,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着眼于教育研究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的阅读需求,注重教育出版的学术质量和社会效益,出版了大量优秀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图书。出版图书的主题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教育一般理论到课程、教材、教师等教育的若干专门领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和教科社的缘分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我在北师大教育系读硕士,生活比较拮据。为了贴补生活费用,在老师的介绍下,我为教科社校对一些稿件。记忆中,一本20万字左右的书稿,校对费也能有百十来块钱,相当于一个月左右的助学金。校对的工作要非常认真才行,也能学到很多东西。读博士的时候,我的工作就从校对变为审读,按照要求,尝试就稿件的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供编辑参考。审读工作的要求更高,需要对稿件的选题、结构、内容甚至是一些核心观点进行判断,这对我的专业学习就更有促进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教育图书的选题、写作、编校等也慢慢熟悉起来,无形中提高了我自己的专业兴趣、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1997年我博士毕业后,鉴于当时日益活跃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以及教育实践领域对于教育新知的渴望,萌生了主编一套“基础教育新概念”丛书的设想,并得到了当时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时候,我又从审稿人转变为作者。这套书总共出版了3辑,在当时的基础教育领域很受欢迎,我也感受到作为作者的学术责任和价值。2001年,我从伦敦大学访学回来,又将自己在访学期间完成的《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书稿交给了教科社出版。当时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该书的出版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理解知识观的变化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的影响提供了一些理论资源,受到他们的好评。之后,通过参与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教材的撰写、修订以及成果申报等工作,与教科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和致敬为新中国教育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学前辈,我与朱珊老师联合主编了《新中国教育学家肖像》一书。该书出版后,在清华大学举行了首发式,以传承和弘扬老一辈教育学家的人格品质和学术精神。去年我还在教科社出版了《穿越教育概念的丛林》这样一本教育短论集,期望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拨开一些概念的迷雾,保持一种真诚思考和审慎实践的习惯。

    回望教科社走过的40年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从启动到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历程,也是中国教育学科从复建走向发展和繁荣的历程。几代教科社领导和编辑老师的教育情怀、专业精神和不懈努力铸就了出版社的辉煌,使之成为沟通教育研究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座桥梁,成为我国专业性教育出版机构的一面旗帜,并培育了许许多多像我一样的中青年教育研究者。一代又一代编辑老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给我的专业成长以极大鼓舞和有力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科社也是促进我专业学习和成长的一所隐形教育学院。

    值此教科社成立40周年之际,我衷心地祝愿她文脉昌盛、活力永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奉献更多的精品力作,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教育学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石中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