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携手前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7-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

    7月7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在多年的寒窗苦读中,1071万高考考生穿越疫情带来的压力,信心满怀地走进考场,迎来人生的一次大考。

    天下艰难际,时势造英雄。英雄总是在逆境中奋起,人才总是在磨炼中诞生。现实告诉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在回溯民族发展历程中体悟为人处世之道、家国同构之理,在战胜现实困难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成长,了解世界、创造未来。

    今日之中国,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洗礼,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强大,有太多故事可讲,有太多话语要说。高考第一天,我们邀请医学工作者、警察、大学生志愿者、海外留学生等不同职业人士,与考生共写高考作文,请他们以自己的视角抒发情感,全国同心同德,携手前行。

“茧房”之外,是你的未来

吴锡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出自2000多年前《战国策》中的话,精准地描摹了当今智能互联时代我们很多人的网络生存现状。

    是的,在线上,在云端,我们正越来越多地栖居在微信群、QQ群、夸夸群等各种群组里,栖居在微博“关注”列表里、微信公众号订阅栏里。“因为爱,所以爱”,“趣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越来越多地凭借爱好和兴趣,有目的地选择“同类项”,与趣味相近者抱团。或因信服,为“意见领袖”而赞;或因崇拜,为“爱豆”转发;或因亲情友情,为朋友圈熟人留言。

    这是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图景:在无边无界、无穷无尽的互联网上,我们正越来越乐于蛰居在信息的“茧房”中。“近”我者赞之、挺之,“远”我者无视之,甚至鄙视之。兴趣相同、气味相投,是我们共同的名片。我们把“一切皆有可能”,简省缩略为“我喜欢,我存在”。我们在这样的“茧房”里一点点形塑未来的自己、类型化的自己。

    互联网生而自由,而我们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颇为吊诡的是,这枷锁恰恰来自我们自己。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不过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芦苇固然脆弱,疾风可摧折,雨雪可压垮,但思想让人拥有无比高尚的尊严,让人屹立在天地之间。回望人与自然共生的几百万年,走出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走过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迎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进而向智能时代进发,思想是人最大的依凭。互联网时代,人依然脆弱,但思想的光芒闪耀夺目,引领人类文明达到了亘古未有之高度。

    而思想的生发,在于不趋同、不盲从,在异质中掘金,在质疑中演进。同质化、圈子化,恰恰是创新、创造和思想进步的大敌,它让活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错,兴趣是我们的通行证,但“茧房”却是我们的“舒适区”,是煮熟青蛙的那锅温水。《哈利·波特》里有一句话:“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世间万物缤纷多彩,我们也因为独一无二而为这多彩赋魅、赋能。在越来越智能的生活里,让我们的脚步慢一些,等等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心性回退一些,守住我们原初的热爱。穿行在人类社会这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里,让我们多保持一点好奇、警醒、开放和包容。

    “茧房”之外,思想无界;“茧房”之外,是你的未来。

    (作者系扬州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江苏卷)

做生命之帆的掌舵人

万仞雪

    “愿你们被世界温柔以待”,是许多长辈对于00后一代的期许,而00后自身似乎也习惯了拥有一个温暖而可期的人生,这往往也容易让他们失去对那些突如其来的“意外”的抵抗力,甚至在未知面前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沼与不知所措的惶恐之中。

    正如作家斯宾塞·约翰逊所言,“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变化看似让人生蒙尘,那些意料之外的事件带来的转折与突破,其实真实地丈量着个体乃至国家与人类的无限潜力,生命本身也因而变得厚重。

    突然发生的“意外”会激发人对抗逆境、奋勇拼搏的潜力。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武汉。最初,我同周围的朋友一样,被焦虑、无助与紧张的情绪淹没。那时,每天问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为什么会这样?”然而很快,党中央快速作出决策,各地紧急拨物资援助武汉;各地医疗团队奔赴一线,驰援武汉。近乎“拔地而起”的方舱医院,更是见证了国家短时间内的调配能力。

    不仅是国家与社会,个人同样在这次始料未及的危机中体现了强大的能动性。在电视新闻中,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青少年,都奋力与疫情抗争,我们看到的不是放弃与恐惧,而是平凡人对生的向往和努力。危机中的其他人同样如此,作为学校事务部志愿者,我在第一时间参与到小区组织的志愿行动中,为小区进行楼道消毒、运送防护物资。不仅是我,来自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个体面对社会风险的挑战难免无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在意外与未知面前无所适从。“岁月静好”的人生固然有其静美之处,但这些“美好”常让人对未来的想象变得扁平化。

    如果将人生喻为瀚海,须知晴天与风浪永远是相伴相生的,那些所谓的“转折”与“意外”,或许并不是人生的“插曲”,而是真实存在的,是生命本来的样子。航行中的晴雨和风向自有其规律,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地顺应。相反,这些“意外”恰是为我们提供了机遇。在顺境中航行总是简单,在挫折与风浪中前行,才能真正成长。

    (作者系复旦大学博士生,上海卷)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毛会航

  历史上的庚子年,似乎总是不平静,当下这个庚子年也不例外。武汉暴发了新冠肺炎疫情。随着疫情迅速蔓延,全国进入了紧急状态,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

    一时间,全国人民都保持了距离,社区和社区之间、村和村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采取了各类防控隔离措施。该聚的餐不聚了,该走的亲戚不走了,拜年从线下走上云端,原本普普通通的口罩等医疗用品也成了紧俏物资。全国人民都被迫成了“宅男宅女”“宅老宅少”,即使万不得已要出门,也都戴上了口罩,“待在家里就能为国家做贡献”这句玩笑话变成了现实。

    这种现实是有代价的。有人享受安全,就要有人承受风险。人与人之间有了距离,但社会运转还得继续。他们逆流前行、不顾安危,迎面向着危险冲去,为我们遮风挡雨,携手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他们是党员干部、是医护工作者、是警察、是记者、是消防战士、是社区志愿者……他们出现在医院、社区,出现在危难关头,出现在抗疫一线。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让我们和社会联系起来,让我们的心联系起来,让我们的脉搏和国家的脉搏联系起来。曾有新闻报道了一组医护人员摘下口罩的照片,因为长时间佩戴医用装备,经过连续超负荷工作,很多人脸颊都红肿了;还有女护士为了工作,剪掉了美丽长发;有的警察浑身包裹成了太空人,鼻梁被口罩和护目镜磨出血;新闻工作者们冲在一线,及时报道事实真相,为民众加油鼓劲,为全社会提供正能量。

    在他们的努力下,被疫情感染的患者住进方舱医院,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照顾,被封闭的重点小区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了良好保障,社会恐慌的心理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疏解。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国人民被动员起来:大家纷纷向疫情重点地区捐款捐物,人人都在为社会做贡献。

    多难兴邦。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在疫情发生的关键时刻,大家保持距离,是防控要求,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此时的距离是温暖的距离。这种距离不仅不能让我们分离,反倒让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危机中,我们愈发从心底里真切地感受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命运相连,而国家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大家携手,便无所畏惧。

    (作者系民警,全国新高考Ⅰ卷)

绘好每个人的“自画像”

刘婷婷

    亲爱的同学们:

    再美的风景,也美不过人生。作为曾经的高中生,走出校门多年的我,很想以过来人的身份,与你们交流一下,该如何用眼睛看他人,又如何让别人看我们。

    或许你在暗想,我们需要一面镜子。是的,如果有一面镜子,该有多好。我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形象,但有了一面镜子,就能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如果有了一面镜子,我们还能改变表情、改变姿态、改变气质,让呈现在众人面前的自己,变得更加得体,更加讨人喜欢。

    毫无疑问,这是一面现实中的镜子。照出来的,是现实中你的容貌。可我们深知,人不仅是现实镜子所映射出来的样子,在不同人的心中,每个人其实有着并不相同的、也许与现实全然不同的样子。所以,我们还需要一面神奇的“镜子”,照出更加完整的自我。

    这面镜子,与现实中的镜子不同,它是成功喜悦也是困难挫折,是亲朋好友也是敌人对手,是古籍经典也是闲聊话语……这面镜子颇为神奇,映射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真实、更加丰满的自我。

    这面镜子中的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恰如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当你凝视着这面镜子,镜子也在凝视着你。此时此刻,镜子中的你,或许不那么完美,你却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懈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饱历风霜、历经苦难,绘出一张张更加满意的“自画像”,让镜子中的你和你心中的你渐渐重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