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燕”红色基因的新时代传承行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7-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秋白精神迭代传承,学子品格赓续绵延

    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江南燕’红色基因的新时代传承行动”,于2018年12月正式入选第二批无锡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两年来,学校按照项目建设的时序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以思导行,以行促思,不断深化对项目价值的认识理解,不断调整项目建设的实践范式,同时在各级专家、同行的倾力指点下,努力做有特色、有深度的项目。2020年6月,项目顺利通过结项综评、论证,并获评第二批市级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优秀项目。

    实施理念

    为了红色基因的迭代传承

    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是一所传承着红色基因的百年老校,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瞿秋白同志曾于1916年在学校任教。长期以来,“秋白精神”一直都是学校师生始终不渝、执着追求的精神象征和价值“高地”,也是涵养学生文化自信、精神高度的不竭源泉。

    进入新时代,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以秋白先生的名句“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中提及的“江南燕”作为儿童化表述的形象追求,对“红色基因”作了更具时代特点的校本诠释和立体解读。师生在实践中把“秋白精神”演化成“江南燕”所拥有的理想高远、忠诚不渝、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红色基因品格”。

    据此,学校开展了“江南燕”红色基因的新时代传承行动。整个项目由红色基因传承的物型场域创设、课程体系构建、主题活动开展、评价方式完善四大板块组成,通过关键事件支撑、主题学习锤炼、研学活动衍生等运作策略和实施路径为每个学生的幸福成长提供可靠且充足的精神养料,旨在培养具有“江南燕”红色基因品格的新时代好少年。

    实践创新

    落实红色基因的在场行动

    学校坚持“价值引领目标,目标引领建设”原则,着力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物型场域创设——红色基因的感知式涵养。

    红色基因传承的物型场域创设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不断拓展和丰富红色基因传承的场域内涵。

    主题场馆建设。学校不断完善秋白文化广场、秋白读书亭、秋白文化馆、秋白文化院等“一场一亭一馆一院”主题场馆建设,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到以瞿秋白为代表的革命英雄人物的具象存在。

    校园氛围营造。学校在走廊、板报、班牌的布局、设置上努力营造以“秋白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徜徉校园中感受到英雄的情怀,让红色基因的种子植根于学生心中。

    外围空间融合。学校融合外围空间资源,如融合江大瞿秋白研究院、常州瞿秋白纪念馆等资源,构筑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场域空间,帮助学生拓展红色基因传承的感知领域。

    二是课程体系构建——红色基因的沉浸式触发。

    红色基因传承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品格养成。

    实施国家课程“学科嵌入”行动计划。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跨学科、多维度进行红色基因的渗透和传承。在语文、道法、音乐和美术等学科中,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并进行学科间的有机整合,通过“串课”等教学方式的尝试,进行红色基因的渗透与传承。

    实施校本课程“主题延展”行动计划。学校以红色基因品格为目标追求,围绕“立志、求真、笃行、守规、诚信、和谐、珍惜、互助、分享、自立、自信、奋斗”这12个关键品格,从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和自然3个维度出发,确立年段目标,编写《“江南燕”红色基因传承》校本教材,逐步形成燕上云梢、燕斗寒潮、燕啄新泥、燕衔春色的“红色基因传承”校本课程体系。 

    三是主题活动开展——红色基因的具身式锤炼。

    红色基因传承主题活动的开展,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江南燕品格”的锤炼和提升。

    校内活动的整合演绎。学校设计了象征“秋白精神”的“江南燕”卡通形象,积极开展“瞿秋白英雄中队”建设和“六好江南燕”评选活动,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相融合,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江南燕”入学、入队、10岁成长等特色主题活动。学校设立了“江南燕”红色基因传承主题日,结合“秋白精神体验园”的课程展示,帮助学生在讲英雄故事、诵英雄诗歌、演英雄剧本、访英雄足迹等以“秋白精神”为内核的红色主题活动中,自觉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开拓者。

    校外活动的融合推进。学校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场馆、“行知大学堂”等红色基地和驻锡部队的共建,开辟校外红色教育活动阵地。学校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和修学游,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任务卡”,开启“红色之旅”,利用寒暑假按计划开展“红色景点打卡”活动。学校还与驻锡部队共建单位定期开展国防教育、少年军校等活动。对这些校外红色教育活动阵地的寻访实践,帮助学生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提升了品格。

    四是评价方式完善——红色基因的多维式激励。

    红色基因品格养成的评价体系紧扣“过程、结果、评价”3个维度,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已逐步建立了线下“江南燕成长护照”集星形式和线上“互联网+”评价模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实现了评价的多元性,突破了评价的时空性。

    “江南燕成长护照”集星争章。学生一入校就下发一本“江南燕成长护照”,指引其参加项目中各项主题活动,表现优秀、良好、一般的学生分别获得5星、3星和1星的奖励,星数的评定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小组评,然后由班主任进行综合评价并发放星数。最后根据“江南燕成长护照”上的集星数,再结合各项主题活动的评价,开展“六好江南燕”评选,并颁发“江南燕勋章”。

    “互联网+”评价模式。在智慧校园系统的构架中,建立具有影响力和可操作性的“互联网+”评价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校园电视直播等方式介绍和展播“六好江南燕”事迹,弘扬学生优秀品格;采用“晓评价”打卡方式,吸引家长参与学生各项主题活动的线上评价,并将学生参加红色基因主题活动的图片、视频等发布到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晓成长”,让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评价和互动,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

    成效范式

    实现红色基因的实景铺陈

    学校在项目建设进程中,不断明确项目建设思路,在理论成果、物化成果、评价体系、物型场域等预期目标方面成效显著,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343’‘江南燕’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全面促进了学生红色基因品格的养成。

    一是模式创新。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追求,对照项目建设的预期目标进行了整体架构。围绕“‘江南燕’红色基因的新时代传承行动”,进行“一场一亭一馆一院”4个主题场馆及校园氛围、外围空间的物型场域构筑,帮助师生共同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课程资源,创设“关键事件”,组织“主题活动”,构建品格养成评价体系,不断形成一个学生能汲取、教师可利用的红色资源库,促使学生在项目的参与、开发、体验、建构中,提升红色基因品格。

    二是实践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以思导行,以行促思。项目自设计到实施,每一步都经过充分论证,体现了“思”与“行”的紧密结合。“思”,即学生品格提升的意欲与困境、原点与路径和日常教育的不足与完善等;“行”,即梳理、归纳红色基因传承的内涵与外延,构建红色基因传承的实施模式与抓手,开发多层次实践体验项目的资源和平台。二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系清晰,可操作性强。

    由点到面,协同发展。本项目的实施由校长亲自主持,分管校长主要负责,德育处成员、班主任全程参与,起到了“种子”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带领全体教师成为项目推进的主力军。同时,学校主动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人士的热心支持,引入专家的专业引领和智力支撑,调动学生家长参与的热情,合力推动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朝着“有特色、有深度”的方向稳步发展,不断提升项目建设品质。

    有机融合,动态生成。学校在省级“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瞿秋白精神引领下的教师文化发展研究”的引领下,努力建构项目与课程融合实施的方式,围绕“‘江南燕’红色基因的新时代传承行动”,依托各物型场域,以融合、拓展和创生等方式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促进“‘江南燕’红色基因的新时代传承行动”这一项目得以有效推进,实现教书育人的无痕落实。

    三是机制创生。“江南燕”红色基因的新时代传承行动,是基于学生立场进行空间架构、活动设计、评价激励的,始终把学生放在生命成长的正中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自身独特的红色教育资源,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343’‘江南燕’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其中第一个“3”是项目运作的指导思想,“4”是项目实施的方式,第二个“3”是项目运作策略。该机制是以项目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采用参与、开发、体验、建构等方式,通过关键事件支撑、主题学习锤炼、研学活动衍生,帮助学生养成“理想高远、忠诚不渝、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品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