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传统与校情,不为特色而特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7-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色化办学的目的是什么,一定是为了提升育人质量,是植根于传统与校情的,而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日前,在一场主题为“新时代小学特色化办学”的论坛上,教育部校长国培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郭垒开宗明义地指出,学校特色一定是在长时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自然形成的,而非空中楼阁。

    这是一场由教育部“国培计划”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成员、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校长文莉和她的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发起的公益线上论坛。该论坛面向全国线上开放,吸引了一万多名教育工作者在线观看与研讨。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特色化办学的目标、策略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希望通过论坛的方式和更多的同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文莉谈道,作为教育部第二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的成员,2018年她在四川省的支持下,成立了“文莉名校长工作室”,而“新时代小学特色化办学的实践研究”正是她带领工作室成员做的研究课题。

    四川省彭州市隆丰镇小学校长何明春是工作室成员之一,他所在的学校从2012年起,就结合当地情况,确定了川剧特色教育发展思路。如何深化这个特色,进而提升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是近两年来何明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9年6月,文莉带领工作室成员,邀请专家学者,在隆丰镇小学开了一场题为“新时代小学特色化办学发展规划”现场研讨会,帮助规划学校的下一步发展。

    “有些特色,背离了学校的地区经济、地方文化、师资水平,成了部分人的特色,‘好看’的特色,对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并无大益。”在线上论坛中,何明春直言当下特色化办学中部分学校存在的弊端。他认为,真正的学校特色,一定要有丰富的地方文化支撑,既要符合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也要立足于学校师资水平和特点。

    对于特色办学的理解,工作室成员都有独特的见解。四川省德阳市岷山路小学校长郭恒霞认为,学校的特色办学愿景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为了种子的生长,让孩子像种子一样生长。基于此,该校确立了幸福种子教育理念,用课程体系构建起学校特色。一方面,研究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方式,构建起了“发现—探索—创作—展示—评价—优化”的融创高效课堂实施模式。另一方面,基于学校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考量,将科创课程定位为学校特色品牌课程,科创课程与本地工业文化、学科教学、生活体验、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相融合。

    “面积不足10亩、学生却有3000多名。”小场地与大校额的巨大反差,这是工作室成员、广安市邻水县鼎屏镇第二小学校长李志刚面临的现实难题。

    在新时代城镇化背景下,他所在学校还面临着学生学习与生活严重脱节、家庭教育水平严重滞后、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对此,李志刚将学校特色发展聚焦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加入“文莉名校长工作室”后,在工作室支持下,学校进行了课程的“课题式”实验,即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聚焦主题,进而转化为活动课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多角度、多方式进行研究,建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

    “特色化办学应该是立足实际,指向育人目标的,一定不能脱离实际。”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所长汪桂琼说,特色化办学首先要善于发掘、利用当地的历史环境、办学传统中的优势资源;其次,要善于借用资源,争取政府政策、专业人才、特殊机构的支持;最后,特色化办学要与学校的管理、课堂、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环境等相融合。

    “特色化办学,需要教育者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江苏基地首席专家严华银对特色化办学的未来提出见解:特色化办学是作为办学的阶段性目标追求,办学中需要志在高远、心存敬畏,始终要遵循办学规律。他认为,当前教育者需要理性认识当下中国社会问题与教育的关联,理性认识教育现实和未来教育的改革思路,更要理性审视和反思学校治理、学校教育教学的理念、观点和行为。

    据悉,“新时代小学特色化办学”论坛也是“川越视界,天府师说”四川省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系列在线论坛之一。该系列论坛以教育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和“三个课堂”精神为指导,以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核心,借力公益性的线上教育学习场,旨在为一线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搭建起“空中学院”。当天的论坛,除文莉及工作室代表分享特色化办学实践外,还邀请了安徽省芜湖师范附属小学校长赵玲分享经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