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批评方法 获“习得性乐观”
育儿的一大烦恼,就是孩子老犯错误。家长会觉得为难:不批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以后还会再犯;批评孩子又怕他受伤害,容易自暴自弃。其实批评不一定是对孩子的打击,积极心理学有个“批评出乐观”的方法——如果批评得好,反而可以让孩子更乐观。此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人乐观的根本原因。乐观不是坚定相信未来会更好,这样反而容易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真正的乐观是因为心态的改变带来行动的改变:遇到挫折后,能正确分析挫折发生的原因,发现其中自己能改变的部分,然后致力于改变它,努力做得更好。
不将一次错误扩大化
孩子犯错误,其实就是在经历挫折。家长此时要给他引导,让他知道遭受挫折的原因。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人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提出“习得性乐观”方法,即不要将错误无限放大,而应该将一次错误看成暂时的、特定场景的和不涉及人格问题的。这样做避免让孩子产生负面的自我暗示,孩子才会将这一次挫折和其他事情区别看待,相信只要修正了这一次错误,以后就会更好,从而变得更乐观。
比如有一次我儿子自己在卫生间洗澡时,把卫生纸撕碎了扔在地上,又把洗发水、沐浴露倒在洗脸池里,堵塞了下水口,弄得地上全是水。当时我气得脱口就想训他:“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爸爸说的话从来不记得,就知道浪费东西!”话到嘴边我就意识到了,这样的批评等于扩大化了他这一次错误。
指责他“爸爸说的话从来不记得”,是在暗示他以后还会不断犯错;说他“就知道浪费东西”,意味着他不仅是在洗澡这个场景,在其他场景也会犯这个错误;最糟糕的是那句“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是直接指责孩子的个人品质。因为品质是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他会认为:“哦,我就是个坏孩子,就是不懂事,所以才会犯这些错误,以后还会犯更多更大的错误。”这些批评都是在扩大化孩子的一次错误,暗示他会一直犯错,会在不同的场景犯错,因为他就是这么一个“坏孩子”。经常被这么批评的孩子,怎么可能乐观呢?
所以我立刻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换了一个方法批评他:“你今天怎么把卫生间玩成这样?你以前洗澡都挺好的啊。这样浪费东西是不对的,你自己还说老师叫你们吃饭别浪费呢。”这种批评方法,指出了他错在哪里,但是把他的错误限制在了这一次、这一个场景,因为提醒了他“你以前洗澡都挺好的”,所以“你只是偶尔犯了这个错误,你自己也知道浪费不对,以后不要在其他场景再犯这个错误”。我没有指责他个人品质有问题,避免了孩子对自己产生负面看法。
帮孩子纠正认识偏差
乐观信念的建立不是灌输“你真棒”“你一定行”,而是培养孩子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帮他纠正认识偏差,得出全面结论,让他看到变好的希望。孩子大都比较情绪化,顺利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遇到挫折时又容易给自己贴上“什么都不行”的标签。孩子觉得自己在哪方面不行,你就帮他找到在这方面还不错的例子;或者他犯了错正害怕大人批评的时候,你告诉他“其实你平时不是这样的,其他方面你都做得很好”,这样他才能看到变好的希望。
很多家长以为,培养孩子乐观的方法就是不要打击他,尽量保护他不犯错误,这样其实是危险的。因为孩子将来不可避免会遇到挫折,那时他可能会一下子心理崩塌:“啊,原来这个世界这么残酷!我做什么都不行,还是放弃吧。”一个浪头就把他打倒了。真正的乐观心态不是避免遭受挫折,而是明白“挫折来临的时候,我有能力改变它”。
比如,孩子体育课跳绳不及格,回来很难过地说:“唉,我的体育就是不行,这次跳绳又不及格!”他给自己找了一个持续的、大范围场景的个人原因。要怎么安慰和引导他呢?就是帮他找到暂时的、特定场景的非个人原因。你可以说:“其他体育项目你不是都及格了吗?你的立定跳远还是全班第三呢。我觉得可能就是跳绳练习不够。”举出客观事实,帮助孩子认识到这个挫折并没有那么可怕和不可避免。否则他会认为自己反正体育不好,干脆放弃,而不是去努力改变现状。
让孩子靠行为改变困境
“批评出乐观”还有很关键的一步,就是采取行动来改变困境,让孩子体验到“我不是无能为力的,我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局面变得更好”。来自于事实分析和自身体验的乐观才是真正的乐观。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犯了错误不可怕,这是培养乐观心态的好机会。如果孩子能养成习惯,当挫折来临时不慌张,而是能客观看到事实的正面、反面,并采取行动战胜挫折,那就为他一生的幸福和成功奠定了一块最坚实的基石。
在孩子跳绳不及格这件事上,在帮助孩子纠正认识偏差后,接下来就应该和他一起采取行动,制订跳绳练习计划并且执行,下一次孩子就会跳得更好,重新找回自信。
知道挫折来临时自己有弥补能力,孩子才能真正保持乐观。当我批评完孩子洗澡时弄脏卫生间后,下一步就是采取行动。我对儿子说:“我们一起来把卫生间收拾一下。”儿子立刻高兴地和我一起清理下水口、收拾卫生纸。这就给他传递了一个信息:犯了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采取行动改正错误。这件事充分验证了“批评出乐观”的可行性。
掌握了以上三点,家长还可以创造更多批评孩子的聪明方法。通过这些训练,家长自己也可以养成从批评中培养乐观、从烦恼中寻找机会的习惯,变得更乐观。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