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育理想 开启未来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7-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杜丽萍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啦啦操社团队员 “走出校门观天下”研学团在参观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 交响管乐团走进社区举行盛大新年音乐会 舞蹈队获奖节目“墨韵”

    1996年,创业浪潮席卷着全国各地,西安高新区成立也才刚刚5年。那年夏天特别热,新修的高新路连着麦地,碧绿的田野张扬着无尽的生机。高新地标火炬大厦楼下,一辆公交车刚刚停下,车上下来一个30岁出头的人。她紧抱着装满各类获奖证书的挎包,抬头看了看马路边“到高新安家,上高新学校”的巨幅,就急匆匆向南走去,一所新学校赫然眼前,远处绿油油的田野连着一个个村庄和一片片待建的工地,抒写着这块沃土的希望和美好。

    这个人就是我,刚刚从咸阳一所知名的中学辞职,只身来到西安高新区,来到这片孕育着生机的土地,成为高新教育的一名普通教师。其时,我国正处于城市化浪潮初始阶段,开发区办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各地兴起,全社会充满着浓厚的创业氛围。我就是被这种氛围深深感染,放弃了荣誉满满的工作,离开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西安高新区办学的拓荒者来到了这里。

    转眼间,24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但这一切似乎就在眼前,每每回想起来仍然感慨不已。顾不得休假,顾不得生病,几年一所新学校,有压力更有动力,有挑战更有激情,有艰辛更有荣誉,初心依然,无怨无悔!

    创业教育,追寻教育的光荣与梦想

    对于今天的高新教育工作者来说,难以体会当初创业的艰辛。而回想当年,新建的学校没有一点儿知名度和影响力,师资优秀但缺少磨合,生源量少且基础薄弱……所幸的是,当年的教育创业者们以超常的智慧与顽强的毅力,实现了高新教育的飞跃式发展。

    当时,我是一名高中物理教师、班主任兼年级组长,身处一线的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创业、创业、再创业的氛围,继而迸发出使不完的劲儿,用不完的热情。事业心、成就感、紧迫感时刻激励着创业者们,使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面对当时的生源状况,想创造优异成绩、提升学校的声誉,就要想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做不到的。那段岁月付出的艰辛刻骨铭心。

    这一切,在今天看起来似乎已风轻云淡,但当年整个高新教育迸发出来的巨大活力,师生之间紧迫而旺盛的成就欲,都饱含着力量感、进取心,成就感,这样的环境对积极进取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片快速成长的肥沃土壤,这是从个体生命深处迸发出来的强大力量,风起云涌,汹涌有力,这就是高新的力量。这个过程,无论是教学组织、教学科研、班级管理、年级管理还是学校管理,对我的挑战、锻炼和成长都是十分可贵的,对我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这种源自于办学体制、工作环境和职业状态的内在力量,源自于高新区开放、包容、大气、创新的创业精神,造就了高新教育在短期内的辉煌发展,一批批的毕业生相继进入清华、北大和其他各类国内外名校,我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也正是这段历程,让我亲身体会到创业教育带给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在最初的创业意识驱动下,实现了教育的光荣和梦想。

    特色教育,创办特色学校的实践与探索

    2010年初春,高新区“二次创业”的热潮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唐延路上,一个人刚走上公交车,“校长好!校长好!杜校长坐这里吧!”满车的白蓝色校服高中生纷纷起立,空出了所有座位。她慌忙客气了几句后,紧紧抓着不锈钢扶手,稳稳地站在过道,示意学生们都坐下。而她静静地看着窗外远处的高楼吊塔,创业的汗水和激动的泪水却汹涌而下。

    这个人也是我,在高新区公开为新建学校高新逸翠园中学招聘校长的最后时刻,我凭借标题为《追寻教育理想》的演讲,用真情打动评委,顺利就任西安高新逸翠园中学校长。

    经历了26年的高中教育,转型到从未涉足的初中教育;从一位稍有成就的副校长,到一个无人知晓的新学校的校长,我再次挑战自己,追寻教育理想。为了平衡高新区二次创业区域的教育资源配置,在高新区的统筹安排下,把原来高新国际学校的初中部整体迁移到了高新逸翠园中学,区域内形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办学序列,各自发展。

    对于这所新学校而言,原有学校带来的积累多年的文化背景,需要在新环境中实现突破,这远比新建一个学校要复杂得多。而高新教育多年形成的社会影响力,如何去接受这样一个新组建的学校?这个学校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快速崛起?对我而言,所有的问题和课题,都是未知和挑战,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大步向前。

    2010年9月,高新逸翠园中学高起点、高标准开学。

    首先,我们提出了“小翠家”的学校文化理念,从原有的校园文化中继承、创新,让教师有新的归属感,让学生有安全感,让校园成为一个温暖的家,这是关于向心力的问题。在这一核心学校文化理念下,我带着学校管理层又提出了一系列文化主题,形成了独特而迥异的学校文化特色,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其次,综合多年的教育经验,我和我的团队提出了着眼于学校未来发展的教育理念、着眼于提高每一个孩子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培育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竞争力的教育目标。将“让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从这里起飞”确定为育人目标,将“梦想起飞”确定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主题,将“立德、包容、求是、创新”确定为育人目标的4个维度和学校的校训,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面向未来的高品质教育

    紧接着,我将学校南院相对独立的一栋二层小楼设计改造,率先建立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研究中心”,聘用两名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专职做心理健康教育,全校每个班每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课程。聘请北师大专家来校为全校教师开设5门心理学研究生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有效结合,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全校师生建立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的同时,我和我的团队系统梳理出一套题为“梦想起飞”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6个层次、8个流程、10大模块的模式,在全校实施。2017年,我代表学校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高层研讨会上作了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高新逸翠园中学“梦想起飞”课程体系建设,受到专家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课程体系建立以后,经过大量听课教研,我开始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育家佐藤学说,学习共同体即在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之间建立共同学习的体系,使得三方都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学习进步,并建立互助、互评体系。学习共同体在日本和欧美国家已经实践多年,成果显著。我想,如何使学习共同体能够结合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在中国古人的教育思想中找到突破点,将乐学、会学、学会贯穿于课堂教学,将3人学习小组和佐藤学学习共同体理论相结合起来,我和我的团队提出了“3+1”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改革。经过13轮近500节研讨课、几千人次教师和专家参与研讨,逐渐成熟完善。教学改革迅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等方面成效显著。

    如今,走进高新逸翠园中学的课堂,学生每3人构成一个共同体基元,与教师一起合作探究,学生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参与度高,教学效果得到极大提高,连续多年中考成绩稳居西安市前列。

    经过深入了解和挖掘,我发现教师队伍中藏龙卧虎,不乏身怀绝技者。我决定下大力气发展特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立特色发展中心,成立合唱团、舞蹈队、足球队、田径队等各类社团,发挥全体行政人员和教师的特长,开设了40多门选修课,全部采用“走班”制模式,全校学生全部参与。教师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校园开始活力四射。

    经过10年发展,以交响管乐为龙头的艺体教育特色,以STEM教育为龙头的科技创新教育,以“走班”模式为基础的活动类选修课,以“走出校门观天下”为主题的全球研学活动,以生活技能和职业体验为主的社会实践课程等六大特色,已经形成了学校独特的办学模式,特色办学成绩显赫。

    交响管乐团连续9年获得陕西省艺术比赛一等奖,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艺术展演获奖,出访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艺术教育方面起到引领作用。美术、舞蹈、合唱、健美操、啦啦操、足球队全面开花,屡次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科技社团将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融合在课程体系内,先后获得全国和省市区各级各类科技创新一等奖、二等奖2000余人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8项,机器人、人工智能、珠宝设计、机械设计、工艺设计等社团项目陆续走在全国前列。

    以“走班”模式为基础的选修课涵盖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五育”并举、全员参与、多学科融通成果丰硕。为了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国际视野,真正做到打开校门开放办学,经过多方研究精心设计,我决定推出“走出校门观天下”系列课程,与国内外兄弟学校建立友好合作,互派交换生,让学生与世界站在一起。生活技能和职业体验课程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提前有职业规划意识。经过与高新区内各企业和省市知名企业联络沟通,与周边社区和各类职业、岗位建立联系,结合家长学校发动家长资源后,我们建立了全方位的生活技能和职业体验课程系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