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富春山居图”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很多家长要进行复工复产,富春中学班主任李志芳在班里推出“今天我当家”活动,让学生们主动承担家务,准备一日三餐,做起了小当家;
围绕“扫干净,堆整齐,种满园,点漂亮”,洞桥镇中心小学学生开展了家门口的新劳动教育实践课——打造洁美庭院,做起了小小园艺师,原本杂乱的庭院变得整洁、漂亮;
三八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烧上妈妈最喜欢的炒芦笋、花菜,做红糖馒头、蛋糕,打扫卫生等,把劳动成果当作最好的礼物送给妈妈;
……
指导建议发布一年后,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院进行了实施情况调查,对低段学生穿衣、整理书包、折袜子等10项家务劳动的调查发现,83.1%的学生全部都会做;对中高段学生整理衣柜、洗衣服、烧饭等10项家务的调查中发现,79.2%的学生全部掌握,前后对比明显。
爱生活、会生活,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这些优良的劳动基因正在嵌入富阳学子的身体里,成为新时代富阳学子身上显著的特征。
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
站在乡村的中心
“将篾丝穿进去,再拉一下。”在洞桥镇贤德村施家3号,一位篾匠师傅身边围着10个孩子,他正在教孩子们用竹子编蒸架。看了一两遍,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动手尝试,十几分钟后,一个个竹编简易蒸架就成型了。
“这是我第一次做竹编,原来这么有趣。”13岁的王瑾钰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和小伙伴们一起住到乡村农户家,她们还去田里帮农民伯伯种菜浇地,大家都很兴奋。
除了施家3号,在贤德村还有四户人家正热闹着。这次劳动实践体验,富春七小五(8)班47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分别住到了5个农户家,跟着主人体验各式各样的田野课程,有的去山上挖笋、采茶,有的到田里拔草、摘野菜,还学砍柴挑担……
当天,“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洞桥镇正式授牌。
“实践基地是富阳区域层面推动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富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方亮介绍,基地活动的开展,主要通过两大类形式,一是依托“农户+”和“乡镇+”两种模式,组织城区学生进农村,让农户变成孩子们的“劳动课老师”;二是依托“企业+”“文创+”“科技+”,组织农村学生深入企业、工厂、文创点等,感知体验新科技下的劳动,开创“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新途径。
作为富春山居图作者黄公望的隐居地,富阳有古法造纸、竹编工艺、豆腐制作等特色非遗传统项目,也有造纸工业、光缆生产、球拍制作、水稻种植等现代特色项目,自然人文资源丰富。
为了保证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富阳区重点做了三件事:一是“出资金”,区里配套专项资金,平均每生每天200元专项活动经费,组织全区4.4万名三至八年级学生到“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参加劳动实践。
二是“定标准”,富阳区先后制定了《“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标准及认定流程》《“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准入制度》《“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考评办法》等,对申报单位和农户的硬件条件、安全措施、配套设施、规范管理等进行严格认定准入,挂牌认定后进行严格培训与管理。
三是“建课程”,依托富阳区国企——文旅集团和民营企业——野生君团队,立足劳动教育目标和要求,借助基地本土资源,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项目化、课程化的设计。
“课程是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核心。”富阳文旅集团总经理蒋祖云介绍说,富阳区农村实践基地设置了三类课程模式,分别是农耕课堂、农户课堂及手艺课堂,农耕及农户课堂为标准课程,手艺课堂因基地不同而课程各不相同,包含“黄豆的一生与豆腐制作”等。城区实践基地共设置了工艺类、科技类、自然探究类、创意制作类课程,包含“解密富春山居图”“小小服装设计师”等内容。目前,全区建成以“新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可实施项目与课程149个。
在推进新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富阳区还有一个主线和特色就是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富阳区以全区24个乡镇为主办单位,举办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节,每年每个节气都由一个乡镇主办,每年每个节气都有农事节气活动。
在资金、标准和课程的“加持”下,目前富阳区已经建立洞桥·贤德基地、永昌·唐昌基地、匠艺空间基地、花鹿原基地等16个基地。此外,全区正在打造100个各具特色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精品村;培育1000个接待规范和教育有效的“新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示范农户。
“下一步,富阳区将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筹划建立两个500亩以上的能够容纳学生进行5天劳动周实践的综合实践体。”方亮介绍,未来2至3年里,富阳区将呈现大规模综合基地、乡村实践基地、农户体验点三位一体的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新模式。
不经意间,劳动基地的建设也悄然推动了地方经济、非遗传承、乡村振兴——
传统服装企业爱丽芬集团董事长姚博明发现,面对外贸下行和企业转型的双重压力,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文创劳动体验成了企业新的增长点,于是下大力气成立文创公司、改造厂房,开发“小小服装设计师”等特色课程和实践体验活动,厂区人气旺了,工厂更美丽了;
渔山乡妇联主任王利芳发现,“芒种”节气活动的举办,把乡里的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传递给了下一代,她对乡土文化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心情也美了;
洞桥镇贤德村“农户教师”华金福发现,自己一辈子的农事经验有了传承,家里也有了人气,很多年轻人回村创业了,乡村更美丽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