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谈话巧识“食品保质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8-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在幼儿生活习惯养成阶段对他们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晨间谈话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真切的现场感,突出师幼之间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有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知识和健康科学的生活经验。在大班晨间谈话中,我们尝试以“食品保质期”这一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帮助幼儿理解食品保质期和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顺势而为之,强化谈话内容的目的性

    大班幼儿对于“食品保质期”这一概念比较模糊,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也较少,他们好奇的是食品为什么需要标明“保质期”。针对这一现状,老师采取了实例论证的办法帮助幼儿明确“食品保质期”的重要性。

    场景一:引入“食品保质期”话题。

    教师问:“老师今天肚子很疼,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幼儿纷纷猜测,有的说是感冒了,有的说是肚子饿了,还有的说是吃坏肚子了。“对,我是吃坏肚子了。昨天老师去超市买了很多好吃的,谁知道其中有瓶牛奶是过期的,喝了那瓶牛奶后,我的肚子就从昨天疼到现在。人吃了过期的食物会不舒服,会生病。”教师说。

    在“食品保质期”谈话中,如果教师只是很生硬地跟孩子说“我们来说说食品的保质期”,幼儿会一头雾水,谈话也就陷入尴尬的场面。教师通过自己“肚子疼”的方式引入话题,引起幼儿的关注,在提出“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一问题时,他们表现得相当热心,积极思考。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谈话的主题——食品保质期,直接切入谈话的重点。一个好的开头能对下面谈话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选准切入点,强化谈话内容的兴趣点

    晨间谈话切入点选取方式主要有:调动幼儿的潜在记忆,从他们熟悉的人、事、物入手,唤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幼儿探究的愿望,从新奇有趣的事物入手,寻找幼儿谈话的兴趣点;调动幼儿的参与感,从最吸引幼儿的悬念入手,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在“食品保质期”谈话中,我们重点做好选准切入点的工作,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看图,认识生产日期、保质期,学会借用手指推算出食品是否过期。在这个活动环节,教师有目的地出示了“5天、9个月、一年”这样的数字,让幼儿明白有关天、月、年的计算方法,帮助他们用计算的方法检验食品的保质期。

    场景二:检验食品的保质期。

    教师说:“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这些食品是哪天生产的,有没有过保质期。”然后,出示面包图。上面写着“生产日期:20200508,保质期:2天”。教师先后提问:“20200508是指哪年、哪月、哪天?”“保质期是2天,我们该从哪个数字开始数呢?怎么数呢?”“请问这个是否过期了?为什么呢?”引导幼儿掌握如何看日期、怎么数日期,并判断是否过期。

    一次愉快的晨间谈话,总是能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深化谈话的学习内容,让幼儿谈得生动,谈得有意义。

    深化关键点,强化谈话内容的影响力

    晨间谈话如果任由幼儿以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展开叙述,他们常会事无巨细或是重复地说个不停,难免断断续续、拖拖拉拉,流于事物表象,缺乏信息量。为了克服晨间谈话这一不足,我们常常会对谈话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力求用更简洁的语言、更深入的描述来增加信息量,然后让幼儿的叙述更加深化主题,为他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奠定扎实的基础。

    场景三:检验的常识。

    教师提出问题:“有些物品不仅要看保质期,更要看具体的食品质量。即使在保质期内,如果出现问题,也不能吃了。那么什么情况下不能吃呢?”引导幼儿明白:出现发霉、馊味、变颜色、包装袋涨袋等现象,都不能吃,要好好地检验一下。接着,教师提出:“检验的方法有哪些呢?”引导幼儿学会看保质期、看颜色、闻味道、按瓶盖……

    扩展知识这个环节的安排,将谈话内容提升了一个高度。一次有效的谈话,既不是对事物表象的简单描述,也不是面向幼儿的空洞说教,而是要抓住事物的关键点组织幼儿进行不断深入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谈话不仅组织起来很有话说,而且能说到点子上,说到幼儿的心坎里。

    食品安全教育是帮助幼儿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和获取生活经验的手段。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实施途径必须遵循“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讲求科学性、全面性和层次性,追求生活化、细致化和游戏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