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育人为学生点亮心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8-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须立足人的成长和发展,遵循生命成长规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通过积极认识、体验与行为表达,形成未来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然而,当前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呈现空心化、碎片化、表面化、程式化的问题。对此,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一中学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贯彻“真德育、育真人、真育人”指导思想,以学科育人、活动育人、协同育人、管理育人等为实施路径,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织成一张色彩斑斓的育人网,使思政教育更加具体化、生活化、习惯化、活动化和课程化。

    多学科并举是落实思政育人的切实需要。初中教材生活化特征鲜明,学校要求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学科特点,对学生开展系统的思政教育。同时,引导教师建立全新教材观,将天地宇宙、自然万物,尤其是当下国内国际社会的各种元素作为鲜活教材,带领学生走向教材,链接学生和真实问题,让学习变成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学校还依据德育系统性和年级特点研发课程,如初一年级“生活教育”、初二年级“生命教育”和初三年级“生存教育”,将德育内容以滴灌方式,浸润学生心灵,点亮学生心灯。

    大中小微型活动是思政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学校通过成系列的大中小微型活动,激发每名学生的生命力,让他们在体悟中自然而然内化、固化、自主建构“善良、友爱、合作、自信、拼搏、坚毅”等优秀品质,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宏大格局,奠基终身发展。学校改良电视节目《朗读者》模式,将个人朗读变成班级集体展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为让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学校还开展各项国学知识竞赛,在活动中提升学生思辨力和学习力,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的体认。

    家校社会协同是思政育人工作的有效方式。学校以周末、假期布置德育作业的方式,建立有效家校携手、共育栋梁机制,将家长变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在校学习,接触外部世界机会较少,于是,学校挖掘教师、学生、家长、各界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地域名人资源,开设“六百”讲堂,让学生们在聆听中感受人间百态,思索社会人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管理创新是思政育人工作的驱动引擎。思政育人的成效虽摸不着,但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到,它具体表现在校容校貌、班容班貌、组容组貌、室容室貌和师生的精神面貌,内化在师生、家长的行为举止中。学校根据顶层设计,将思政教育内容具化为一系列规则和规范,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作业常规等,以微习惯培养的方式,培养人人可为的良好习惯。同时,为解决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普遍缺乏内驱力问题,学校创新管理方法,研发并实施了积分制,以游戏的方式将德育要求变成一个个积分项目,用积分卡引导学生获得和体验,激发学生内驱力。

    积分制管理使思政育人工作更加具体化、生活化、习惯化。学生主动完成作业、主动走上讲台演讲、主动捡拾垃圾、主动帮助他人、主动向老师问好等,逐渐改掉了不良习惯。

    此外,积分制不仅在学生层面实施,而且在教师层面同样推行,全体教职员工都成为德育实践者和引领者;积分制还在家长中开展,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参与学校管理,使家校合作更为顺畅。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第三十一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