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共赢 成就高水平“名校”竞争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8-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 (浙江篇)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适应新时代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高育人质量和针对性,创新管理制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一所职业学校的根本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

    这其中,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名校”建设为契机,坚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通过校企多元化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以理与实的和谐互动、产与教的和谐融合、校与企的和谐共赢,充分彰显“名校”建设的智慧与风范。

    理与实的和谐互动

    ——“产教要实现真融合、深融合,需要学校将职教改革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校企一体育人,这才是职业教育的生存之道。”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季瑞强的话掷地有声。

    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学校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链,精准对接机电、汽修、生物制药等六大支柱产业需求,探索产教融合下的校企一体化,围绕天台县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招生招工、建设课程体系、组织实践教学、加强师资建设、整合实训资源、改革评价模式,形成“共建、共享、共育”的局面。

    产与教的和谐融合

    ——近年来,天台县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培育六大百亿产业集群,使得学校在探索产教融合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根据不同专业自身优势,创新校企多元化合作模式,与企业实行协同育人。

    汽车应用与维修、生物制药、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分别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天台县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吉利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育人协议,开设“银轮机电班”“生物医药定制班”“吉利汽修班”。通过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构建校企“双元育人”体系。坚持“实用性”原则,“定制”与企业生产标准相对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机械基础》《银轮文化》《产品质量检测》等校本教材,并推行项目教学法,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实习模块、技能课程由企业负责,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实习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学标准与生产标准、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共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实训资源,为企业打造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创新“双元三岗”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双元”指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学生和学徒“双身份”,“三岗”指“跟岗”“试岗”“顶岗”三个阶段。校企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顶岗实训计划。“双元三岗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中职专业课实训与生产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引企入校,项目参与教师通过企业生产实景来进行实训与生产教学,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专业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提升,多位教师分获省教坛新秀、省教育黄炎培奖、浙派名师培养对象等荣誉。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创新“双向育人”的培养机制,建立学生与学徒、教育与培训、考试与考核的“双重培养”模式,实现教室与岗位、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四个融合。实施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现代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学、共同制定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的“六同”计划,形成了“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实习基地,认真筛选实训场地,供学生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

    此外,学校与天台县生物医药行业协会联办生物制药定制班,以学徒(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为核心,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构建校企双主体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专业对接行业、专业课程对接职业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思路,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按照企业相关工作项目进行学习,实现专业对接产业链的拓展延伸,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按照“学生、学徒”合一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开展岗位化管理模式,分化学习小组,由1个师博带2—3个徒弟,确保学生掌握岗位必备的知识、技能。构建以“岗位能力”为主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项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并以教师、师傅的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力和教学水平。

    定制班使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尤其是采用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实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学校和家长共同签订三方协议,采取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骨干做讲座、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企业有了“量身定制”的后备人才,激发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动力,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至此,学校扎扎实实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之路,充分彰显了学校谋求互利共赢的办学智慧。

    校与企的和谐共赢

    ——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耦合,实现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充分释放各类资源和要素活力,实现合作共赢。

    校企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实战经验、素养提升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同时校企的深度融合也倒逼教师不断“自我提升”,全程参与课程、教学、技术研发等实践,能力水平显著增强。如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共同进行“爱科”结构件开发,教师队伍受到系统训练,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开发掌握了技能,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共赢。

    学校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每年至少开发两个以上项目,并已有两项技术获国家专利。同时,学校与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天台县生物医药行业协会旗下企业等数十家企业达成加工协议,年产值100多万元,将消耗型实习转变为生产型实习,创造了效益。

    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积极谋划,使学校的育人机制更有效、校企合作更深入、教育资源更优质,向着“示范全省、影响全国”的奋斗目标前行。

    (王丽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