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场模式”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8-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学生在绿都汽车隔音线场教学点学习。(资料图片)

    ■职教奋进新时代·经验篇    

    受疫情影响,今年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增大,但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李二华并不担心:截至8月16日,除参加专升本的学生外,该校八成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岗位。这一数字远高于同期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这得益于该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道路上,历经10余年实践探索形成的‘线场模式’。”李二华说。

    所谓“线场模式”,就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将“企业生产一线”与“师生教学现场”相融合,把企业真实环境作为育人场景,校企共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线场模式”通过线场体制、线场课程、线场学分等改革措施让学校与企业领了“结婚证”,真正成为一家人,形成了校企命运共同体。

    如何突破校企合作制度屏障——

    推行混合所有制等改革

    2009年,在郑州市农业路上的一家烩面馆,河南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端中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震偶然相识。

    正是这次偶遇,让龙翔电气成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受益者,校企双方合作了10年之久。10年来,龙翔电气也从一家刚刚起步的小公司,成长为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

    然而,当时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并不都像龙翔电气这样“一握手就是10年”。

    “当时,校企合作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校企双方心的融合、物的融合、财的融合等,都不是那么容易,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好在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去年‘职教20条’的出台,更让我们感觉到,校企合作的春天来了!”李端中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

    而在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从2016年就已经开始。这样的探索,后来被该校称为“线场体制改革”。

    线场体制改革就是通过资产国有、学校管理、企业使用的“三权分置”改革,打破体制上的限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让渡部分使用权给企业,校企双方进行联合办学,培养人才。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学校办学资源,又保障了国有资产安全;既充分利用了企业教育资源,又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企业节约了大量人力资源成本,高校教育资源也为企业转型升级、技术迭代更新等提供了直接支持。

    2016年,在线场体制改革指导下,学校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校企共建了第一个混合所有制的龙翔电气学院;2017年与台湾友嘉集团共建友嘉机电学院;2018年通过托管商丘民权职教中心,建立制冷技术学院,通过“驻厂包线”的方式承包了万宝冰箱企业一条生产线,把专业建在生产线上,把专业教学搬迁至生产车间;2019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北京思威普智业投资公司合作成立瑞德国际学院……几年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先后与企业合作成立了10余个独立二级学院,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和长久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从“综合体”建设到“生命共同体”建设的转变,实现了从学科学院向产业学院的转变。

    学生技能如何适配企业需求——

    把线场教学点建在企业、产业园区里

    在今年的“6·18电商狂欢节”中,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学生王鹤杰也在线上做起了带货主播。“当天,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为创维官方旗舰店进行直播带货,5个多小时成交300多万元。”王鹤杰兴奋地告诉记者。

    王鹤杰所在的云商学院,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郑州华南城产业园区联合创办的一个二级学院。今年“6·18”前夕,云商学院主动与产业园内的郑州千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接,组织400多名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在企业开展线场教学的同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通过岗前培训、外场直播等筹备项目,学生在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环境中迅速掌握了对应岗位的工作技能。6月18日当天,云商学院师生助力企业达成营业额近5亿元。

    在郑州千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栋梁看来,电商市场需求变化很快,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下,学校用的教材等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面对人力资本积累少、人才梯队断层等困境。

    对此,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校企合作与发展处处长王化国表示,“线场教学”就是为了解决企业这样的困境而提出的。“我们办职业教育,不就是为了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吗?我们就要把办学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放在企业。”

    为了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校把线场教学点建在企业、产业园区里,在保证学生“能学、能研、能练、能吃、能住”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场景。

    2018年,学校二级学院、商贸物流学院从学校搬出,进驻郑州华南城产业园,改名云商学院,走出了“专业建在生产线,学校办进产业园”的第一步。

    紧接着,信息工程学院搬进郑州航空港区航田智能终端产业园,汽车工程学院搬进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更名宇通汽车学院……就这样,从“引企入校”到“送教入企”,再到“搬进企业、产业园办学”,目前学校21个二级学院60多个专业全部与企业深度合作。

    2019年3月,学校成立了课程与培训学院,深入线场教学点,在企业岗位、生产线等真实场景中,校企共同开发线场课程。

    为了让学生技能适配企业需求,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将线场课程分成全科、专科、专长3个模块:全科模块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双基”能力,主要指政治素养、人文素养等基础素养和专业认知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基础能力;专科模块课程重在解决技能和技术“双技”问题,利用企业技术来培养学生;专长模块解决学生“双创”问题,重在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赵青占是巨通电梯学院的一名企业教师,参与了电梯专业线场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他说:“实践证明,线场课程不仅满足了教学培养的要求,还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真正打破了职业教育瓶颈,实现职业教育‘最后一公里’的突破。近几年,学院培养的学生已经在全省和全国电梯知名企业就业,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如何科学评价学生实训质量——

    用企业真实绩效考核学生

    “学校没有考试,只有实践形式的考核。”云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9届毕业生刘京周清晰记得当年在校学习时的情景,他大三时一门企业管理的专业课最终考核题目就是:进行一次自主创业。

    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刘京周和几名同学决定在学院里开一家小超市:“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及水电,学校和企业老师共同指导,我和其他几个同学每人凑了几千块钱把小超市开了起来,最后不仅通过了考核,还积攒了不少创业经验。”如今,毕业一年多的刘京周回到自己的家乡,经营着一家快递投放点。

    在张震看来,对职业院校的学生,学校不应该一味用试卷来考他们。

    没有了纯理论性的试卷考试,学校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实训进行科学严谨评价,如何保证毕业生质量?张震介绍,靠的就是线场教学落地的配套系统工程——线场学分。线场学分基于线场课程“全科、专科、专长”3个模块,把线场课程转化成学分。学生在学校总体要求下,根据职业规划趋向自主选择专业大类、课程门类、学习方式,修习获取的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学习任务相同相近相似的课程,可置换、存储、借贷、互认。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份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制造专业的课程学分表,从中可以一窥“线场模式”的培养思路——在线场学分的培养体系下,学生在“双基”的基础上进行“双技”训练,再进行“双创”提高。学生修习完成包含专长模块50学分、专科模块40学分、全科模块40学分的130学分,即可毕业。

    线场课程让学生成为主体,线场学分改革则变闭卷考试为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学生的工作页成绩、任务评分成绩、学习记录、周总结成绩和考勤成绩一目了然。毕业时,不用通过校园招聘,用人单位也可以轻松选人。

    在“线场模式”下,“蓄水池”“充电桩”“发动机”是学校对自己的3个定位。企业短期用工出现缺口或员工外出培训时,顶岗实习学生就可以补充到生产线上满足企业用工需求、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从而起到“蓄水池”的作用;而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可以为企业员工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帮助他们提升学历,为他们“充电”;同时,学校还通过深度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的“发动机”,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

    今年,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又成立了大数据学院,积极打造线场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推进课程培训培养一体化运行平台建设,将复杂的线场教学系统变得可视化、动态化、简便化。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中国教育年鉴》     下一篇:贫困村升起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