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东盟国际中文教育的着力点
当前,在国际贸易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贸易冲破疫情阴霾、实现逆势增长成为一大亮点。毫无疑问,双边经贸往来走向深入是国际中文教育在东盟国家行稳致远的基底。
如何从眼前全球性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进一步提升中文作为公共产品在东盟独特的区域化市场价值,增强中文的国际供给,更好地服务中国-东盟区域经贸合作、助力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东盟国家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稳定器、压舱石,需要科学谋划、精准施策。
一是以语言教学为基,开展国际中文教育与实用学科合作。
相比国际中文教育所属的传统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实用学科通常是东盟国家发展刚需,且远离意识形态领域。为降低警惕与焦虑、冲突与风险,国际中文教育在与东盟国家的教育项目合作上,应主要将工科、理科、农科、医科作为重要合作范围,与不同国家开展的基建项目、经贸项目统整为一体,积极探索“中文+专业”“中文+职业技术技能”等教育发展策略,通过“中文+”教育的实用性让中文教育“成色”更足、吸引力更大、持续性更强。
与此同时,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合作应借力目前已有的中国-东盟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如《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加强中文教育项目与其他合作事项的融合。在地方层面,广西、云南等对外开放门户省份可以持续通过友好城市机制开展教育教学合作,激发城市之间、学校之间交流的灵活性。需要注意的是,合作主体要尽量与当地已有合作框架相兼容,以保证项目开展的稳健性。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本,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与数字经济融合。
疫情之下,数字经济以其独有优势和特征在经济社会方方面面脱颖而出、大放光彩。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电子商务、大数据、5G、虚拟现实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取得进展,双方经济融合的形态将更为多元、程度将更为深刻。
这就意味着与中文教育、中文服务相关的新型语言产品、新兴语言产业将与社会生产力发生更为密切的关联。未来一段时间,应抓住目前在线教育的“新风口”,在打造国际中文教育“新基建”、蕴育国际中文教育“新生态”的同时,鼓励、支持教育技术企业进行跨国合作,设计和培育深植东盟本土特征的智慧中文教育、智慧中文服务等应用程序及数字平台,利用泛在、及时、准确的语言数据及信息交互提升有效供给,开发出有特色的新体验、新服务,增加语言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能效和品质,构筑新的语言服务价值体系,助推国际中文教育形成“数字翅膀”,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中创造更多的语言红利。
三是以产业发展为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产业优化赋能。
海外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现状表明,东盟仍然是海外国际中文教育最大的市场。作为历史上的汉字文化圈区域,东盟一些国家在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方面与我国有许多相近之处。此外,东盟十国有2000万以上的华人华侨,是全球华人华侨数量最多的地区,并且随着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地位愈强、作用越大,中文教育在东盟国家逐步获得推广和发展的主动权,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越南等国均已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由此可见,中文教育在东盟的覆盖面最广、效果最明显。
近年来,我国京沪穗等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将国际中文教育作为经营项目的企业,其中许多企业都将东盟作为其海外主攻市场率先介入,在应用型中文人才培养、海外中文学习市场开拓等诸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市场逻辑之下,能够形成你情我愿、相互依托、双利双赢的中文学习、中文教育新局面,更好推动中文迈向世界。故而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东盟国际中文教育除了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主导外,更需要平衡“政府驱动”与“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建设特征鲜明、竞争有力的中文教育产业体系,实现教育链、供需链与产业链的耦合发展,依托产业繁荣,打造国际中文教育新标杆。
四是以人才培养为要,创新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在东盟的累计投资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所建经贸合作区达到了25个,为当地创造了十多万个工作岗位。当前,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东盟合作正迎来新的关键当口。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由化、便利化举措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潜力将得到最大化释放,势必衍生出相当的人才需求潜力。如何对接国家战略、因应经贸领域需求,促进复合层次的国际中文人才资源供给侧改革,从源头上解决以往人才供需两端需求错位的问题,成为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命题。
在东盟多国分布着一大批成熟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及近年新创建的鲁班工坊,可以通过优化这三者与当地大型中资企业、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地理空间分布,寻求政府、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更多的利益主体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资源富集、多方参与、高效协同、开放共赢的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向复合化、模块化与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中文人才培养之路。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