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为先 学用结合 研教一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特色是地方高校安身立命之本,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长期以来,黄冈师范学院深耕大别山革命老区,实施特色发展方略,构建了“立德为先、学用结合、研教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倾力打造具有黄师特色的高等教育,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德为先:用红色打牢人才底色

    育人先育德。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入挖掘黄冈红色资源,让红色资源“开口说话”,加强“5个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获批湖北省“环境思政”改革示范点高校、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

    打造“大别山红色薪传”育人品牌。学校将红色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鲜亮底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通过建设一个红色资源展示馆、一台红色剧目、一个红薪网、一个红色讲坛、一批红色实践教育基地、一批红色视频、一批校园红色楷模、一批红色志愿服务团队、一个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一批红色教育读本等“10个一”红色载体,实现红色文化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渗透。2014年以来,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红色剧目《大别山红色薪传》,是新生入学与新进教师师德教育的第一课,并作为学生的艺术实践课程,计2个学分。该剧目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并作为湖北省高校仅有的优秀剧目,参加全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用“红色”打好学生成长底色的经验做法。

    抓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一是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百名博士引进工程,重点提升校内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坛,选聘一批省市领导和黄冈革命史研究专家作为校外兼职思政课教师。不定期安排思政课教师到红安干部学院研修,到基层挂职和实践锻炼,拓展教师学术视野,提高教师品德修养。二是强化课程思政功能。全面修订64个本科专业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2600余门课程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基因作为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融进所有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并在课程评价中设置了“育德效果”观测点,让所有教师都挑起“思政担”、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三是形成长效育人机制。将“我走红色路、我懂这热土、我是建设者、黄师精神伴我行”4个红色主题,“观看红色剧目、参观红色基地、聆听红色讲座、讲述红色故事、提交红色作业”5个育人举措,贯穿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始终,营造了校园红色文化育人氛围,使师生“一颗红心向着党、一片丹心系国运”。 

    引导青年学生服务老区。2018年,黄冈师范学院承办湖北省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把活动打造成一堂有温度的、生动的思政课,鼓励和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服务老区发展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黄冈乡村需要“一专多能”、吃苦耐劳、扎根基层的“四有”好老师,学校“量身定做”了黄冈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方案,着力培养“下得去、教得好”的乡村小学全科教师。

    学用结合:做中学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作为湖北省首批应用型试点高校,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凸显应用型特色,把实践教学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一是着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实验教学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一体化、三层次、五模块、全学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即积极倡导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开展“基础、综合、创新”3个层次的实践活动,通过课程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5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二是着力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将师范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重提高到36%以上,专业认知实践、见习、实习、研习贯穿师范专业全过程,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三是着力培养教师职业技能。“师范”是学校重要的身份识别码。为培养“学得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基础教育合格教师,学校构建了“三字一话+微格教学+任务驱动”的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学校规定师范专业一年级周一至周四每天晚上进行半小时“三字一话”训练,定期举办规范汉字大赛、毛笔楷书大赛、朗诵大赛等各种语言文字竞赛活动。新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微格教学,利用湖北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课程、翻转课堂、校内零课时试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学校给每个师范生确定“6个一”目标任务,即写好一个教案、做好一个课件、说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参加一次教学技能竞赛。学生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在全国、全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

    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一是由行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由高校和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保证培养方案与行业发展同步、与行业需求一致,凸显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点。二是为学生搭建实践舞台。加强校、地、企紧密合作和按需对接,建成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近200个,通过“国培”顶岗、教育实习、志愿服务,大力拓展紧密型教育实习基地,打造一批长期化、精准化、品牌化的社会实践项目,推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修身立德,在亲身参与中培养家国情怀,在亲身体验中激发责任担当。实现了“三下乡”活动学生参与全覆盖,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科技下乡、教育扶贫,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三是推行协同育人机制。借鉴学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项目经验,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科前沿,建立校际、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在校内建成若干企业创新研发中心,在校外开拓若干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四是积极参与市校合作。与黄冈市开展了市校合作、校企合作项目、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副总合作项目签约。黄冈市市校合作的经验和成效,引起各界广泛关注,2015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现场会在黄冈召开,推广黄冈经验做法。

    竞赛与训练相结合。学校坚持“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练”,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按照“立足专业、强化实践、面向全体、个性发展”的要求,引导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中来,鼓励师生结合专业课题研究,到基层一线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连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10年荣获国家奖(其中连续8年荣获国家一等奖),在2015年、2017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分获银奖和铜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电子设计大赛、“CCTV杯”外语竞赛、“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展、“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要赛事中都取得优异成绩。通过“演讲达人”“模拟试讲”“达标测试”“技能竞赛”等形式强化和检测训练实效,实现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学校师范生每年均有机会参加院级、校级、省级乃至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连续7届参加湖北省高校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都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全程教育临床模式培养卓越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主要内容被写入“湖北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五教五学’培养教育硕士行动研究”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对于培养教育硕士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研教一体:科教融合促内涵发展

    教学与科研,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既相互支撑与联动,又相互促进与提升,呈螺旋上升态势。教学与科研并重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理念。

    科研提升教学。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将科研优势转化成教学优势,将科研、教研成果引入教材,转化为选修课程。文学院将古代文学批评文体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古代文论教学内容。音乐学院依托“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开设黄梅戏曲课程,“黄梅戏演唱与欣赏”被评为省级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每届新生入校都要参演本校原创歌舞剧《大别山红色薪传》,通过剧中人物塑造感受先烈遗志,提升表演能力。新闻与传播学院带领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参与市、县电视台的多档节目创作,替代传统的专业实习。生命科学学院将实验室的动植物标本、地质标本、科研物化成果等资源带进课堂,带领学生靠近学科前沿。美术学院让学生参与 “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建设和完善、鄂东传统村落保护与设计,激发学生对地方传统艺术的浓郁兴趣。商学院鼓励学生探索本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新业态,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决赛银奖。科研让校内各学院尝到了提升教学的甜头,形成了高度共识。

    教学促进科研。教学相长,研教联动。一方面教学本身就是一项促进教学的研究活动,是大学教师的第一研究责任,如此才能推进研究型、实践性、混合式等教学模式创新。学校在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得的8项奖励,都是教学促进科研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碰撞出的火花是大学科研的丰富源泉。学校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化课堂环境下教学行为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面向精准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及其应用策略研究”均得益于智慧教育模式的兴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发展机制与强化策略”来自于一线教学调查。黄冈基础教育享誉全国,学校坚持“走进、研究、服务、引领”黄冈基础教育,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学术成果,如专著《黄冈中学“教育神话”解读》《黄冈教育溯源》《点亮智慧之灯:黄冈中学教育魔方》等,促进了黄冈基础教育的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