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职匹配的水利水电公共实训基地
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行业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经重庆市批准,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水利水电职教集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教集团)和产教融合企业为主体,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四方联合投资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水利水电智能化公共实训基地。基地以人职匹配为建设总思路,集实习实训、研发生产、培训服务、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五功能为一体,采取共建、共管、共享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定位于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服务永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利水电行业。
实习岗位与生产岗位匹配
保证实习实训真实化
基地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实习岗位与生产岗位匹配,营造了真实化的实习实训环境,达到了“做中学,学中做”“实习即生产,生产即实习”的效果。
基地每年除承担本校万余名学生的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任务外,还为成渝地区相关本科、高职、中职和技师院校近5000名学生提供水利水电行业15个专业领域的实习实训服务,包括数字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智能工程、智慧水利工程、“互联网+”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智能微网技术、水电站与电力网、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云计算技术、水利水电软件技术、水利大数据技术、水电物联网、水利水电虚拟现实技术、水利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水利水电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
基地以“开放共享”的理念提高了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和受惠面,降低了实习实训成本,实现了优质资源的高效集约利用,并形成以“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为面向、产教融合为基础、“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抓手、“活页式”教材和“项目化”课程改革为落实的实习实训新体系。由此,提升了实习实训的效果和质量,杜绝了形式化、走过场式的低效实习实训。基地还将先进企业广泛采用的9S管理模式引入到实习实训管理中,使实习实训秩序变得井然有序,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和职场氛围,让规章制度逐步固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行为习惯以及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和奉献服务的意识,而且最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研究开发与产品生产匹配
做到研发生产一体化
基地通过引进水利水电行业前沿技术和先进装备,并从全国范围内引进5名行业领军高端人才,着力解决了核心要素问题,打造了水利水电智能化领域的先进研发平台,且将研究开发直接匹配产品生产,联合成渝地区院校、企业、科技园区共同面向市场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基地进一步依托永川国家级别高新区、长江经济带国际级别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有针对性地建成了行业特色鲜明的水工建筑材料检测国家级别生产性实训中心、防汛抗旱国家级别示范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高校水库安全及水环境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工业4.0水工智能化工厂和智慧能源生产性综合实训中心。
其中,工业4.0水工智能化工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具备先进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水工设备制造执行系统、水工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水工产品个性化设计定制系统,每年可为基地带来近500万元的收入;智慧能源生产性综合实训中心灵活利用本校水体和山地近4000平方米,建设了真实的水利工程枢纽、水力发电站、风光互补发电站、污水处理及给排水站等,所发电能除供本校使用外,剩余电能并入永川电网实现盈利,每年产生近200万元的电费收入。
基地上述的各个中心,为师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了平台,研究成果可直接在各个中心试验、试用,大幅缩短了成果转化的时间,提高了成果转化的效率,由此培育了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每年完成横、纵向课题40项以上,课题经费到账500万元以上,取得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授权30项以上,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项以上。
技能培训与岗位能力匹配
实现培训人才职业化
基地发展与行业、企业发展保持一致,同步更新仪器设备、同步开发培训课件、同步引入新工艺新流程、同步改造生产培训环境,使技能培训内容始终与岗位能力需求相匹配,从而为成渝地区行业、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职业化技术和管理培训服务以及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真正实现培训完即可持证上岗。
借力永川生态汽车城、特色轻工产业园、中德智能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环保新材料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对接重庆市战略新兴产业,基地适时升级本校国家级别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全国水利行业定点培训中心、全国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每年开设50余种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完成80余个职业技能工种鉴定,为成渝地区、永川区和水利水电行业培训输送中、高级人才1万人以上(其中高技能人才2500人以上),实现年均培训收入1000万元以上。近年来,在培训项目上,逐渐由以技能类培训为主转向技能类、管理类和英语类培训项目并重,新开发班组管理培训班、出国人员英语口语提高班等培训项目20余个;在培训模式上,由学员来校培训为主转变为学员来校、教师出校下车间、输出培训项目等多种模式并举。
对接2020年“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和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部署,创新信息化远程培训模式,基地建设了智慧水利和防汛抗旱国家级别虚拟仿真培训系统、水电站和变电站电气试验三维全真模拟培训系统、BIM水利设施虚拟仿真培训系统,使远程培训和自主性“碎片化时间”培训成为现实。每年虚拟仿真培训资源的使用人数达8000人次,付费在线资源收入近50万元,不仅资源利用率高,而且大幅降低了学校和参训人员的成本。
技能竞赛与竞赛标准匹配
保持竞赛水平高端化
基于设备和师资优势,基地着力建设了10余个直接对接世界技能大赛、“一带一路”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具有国际国内重要影响力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心,这些中心集训练、选拔和办赛功能为一体,主要涉及“水处理技术”“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和“工程测量”等30余个国际级别、国家级别和省级竞赛项目。各中心的场地及设施设备完全与相应竞赛项目的真实竞赛标准相匹配,切实实现了“训练场即赛场、选拔即比赛、开门即办赛”。
基地每年承办水利水电方向国际级、国家级别和省级职业技能竞赛10项以上,训练、选拔参赛选手500名以上,组织师生广泛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50项以上,每年获得国家级别奖项10项以上、省级奖项50项以上,竞赛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居重庆市同类院校前列。
为保障和激励参赛师生奋力拼搏、勇创佳绩,专门成立了基地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心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参赛事宜;专门出台了成果认定和表彰文件,对获奖学生给予奖金、学分和成绩奖励,且对获得国家级别二等奖及以上成绩的学生推荐免试专升本,也对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给予奖金和教学工作量奖励。
培育孵化与创业就业匹配
强调创新创业专业化
通过整合自身研发生产优势和争取政策支持(《永川区加快建设现代职教高地24条激励政策》),基地陆续建成落地了重庆市水利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训练中心、重庆市科委众创空间、重庆市教委高校众创空间、重庆市教委大学生创业示范中心、重庆市人社局创业孵化中心,贯彻落实了“以创业促就业”的方针政策,在成渝地区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基地还积极与永川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互动,优化了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区,打造了集思想引领、创业教育、创业训练、创业体验、项目孵化、创业服务“六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推动了师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的上档升级。
基地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每年与国内知名教育集团联合举办创新创业培训20余场,培训教师和学生7500人次以上,实现“专业教师全覆盖”和“在校学生全覆盖”;每年培育和孵化创新创业项目50余项,学生创业成功率在3%以上;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50项以上,每年获得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别奖项5项以上、省级奖项30项以上。
学生创办的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初创资金匮乏,贷款申请难度高,在为创业学生争取政府资助和税费优惠以及免除全部场地租赁费和水电费的同时,基地还设立了创业孵化园基金、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和创新创业竞赛奖金等,用于帮扶学生创办的企业维持现金流,支持学生创办的企业逐渐具备造血能力并且做大做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