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抗击疫情 守好教学阵地
山东省巨野县凤凰街道办事处人民路小学全面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正视超长假期带给学生的“随意”与“隔阂”,把学生的散漫随意调整到有条有理,正面回答疫情背景下,小学语文如何教?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找回学生感觉更重要
经历了寒暑假两个较长时间的疫情防控周期,部分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都趋向于随意性。高效课堂教学如何规避随意性带来的危害?复课后,学校指导教师正视学生习惯的培养,促成学生从“随意”破茧而出,迈向一如既往的“常态”,帮助学生逐步找回小学生的感觉。
学校不急于催促教师讲授新课、追进度,而是指导教师以长假期间形成的“随意性”为抓手,进行适用、实用的引导与点拨,切实做好回归校园重新面对学习征途的心理辅导工作,逐步消除长假期间的“坐不住”“不专心”以及“逍遥行”,让学生快速从“假期综合征”抽离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心理辅导并非立竿见影的,也不是苦口婆心即成的,而是需要坚持“从微着手,循序渐进”。学校要求教师每天适时安排心理辅导并强调体会与感悟,让心理辅导从“硬塞”转向为“体味”,促使学生由心认知、有感而发、自我约束、自我反思。学校让“心灵鸡汤”登堂入课,促使长假如影随形的“随意”消失殆尽,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带给学生的困扰与压力,帮助他们快速重塑习惯,稳定学习情绪。
学校重视为学生搭建平台,让教师通过创设生动、和谐的活动场景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激情,让他们主动地从“旁观者”转为“探索者”,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教师贯彻“读写并重,读悟结合”的教学理念,选取网课期间学过的文本、汉字等内容作为根本点,进行需要性与实践性的调整,从而达到学思同步、温故知新的效果,让学生重拾“学好语文”的信心。
立足学情破解内容适切难题
疫情初期,学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了“停课不停学”,但应急性线上教学教师并未及时、真实地掌握学情,限定了网络授课的针对性与客观性。复课后,学校语文学科教学充分立足班级的实际学情,指导语文教师以语文教科书为基点,探索、打造个性化课堂内容,达到“精讲少讲,落实重难点”。
结合各学段学生的不同特征,学校指导语文教师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如一、二年级的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网络课堂,教师已经教给学生“如何听,何以讲”,但因无身临其境与及时反馈,学生始终处于“状况外”,更遑论扎实地掌握口语表达能力。复课后,教师应当关注“故事”对该学段学生的吸引力,再现“听故事,讲故事”的场景,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机遇,让学生从“故事”走进“场景”,产生“说”的欲望与需求。同时让教师鼓励学生现场交流故事,强化学生的自我训练意识,自然而然地去点燃学生“讲述”“交流”的积极性,水到渠成地锻炼和提高表达能力。
教师应当抓住“内容”与“学情”的契合点——生活、热点、情感,更好地消除学生对课堂内容的陌生与隔阂,强化课堂重难点的凸显与掌握,还帮助学生规避“死记硬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技能得到提高。
拉近师生距离是关键
何以打开通向语文世界的大门?主题学习犹如天上降下的天使,轻松地击碎语文学习路途中的“拦路虎”,其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关注资源的整合,提倡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更好地落实了“一课一得”。复课后,学校始终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配角”,创设贴近学生认知且充满语文味儿的情境,用“情境”架起师生之间的连心桥,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高效地运转。
“抄写”与“题海”是网络课堂的“常驻嘉宾”,也是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但复课后,学校要求减少抄写性作业,避免题海战术,通过组织开展创意性、新颖性活动,如成语接龙、文本表演、阅读展示等,增加语文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以及创意性。阅读展示时,教师不应将目光聚集于“展示”,而是要关注学生“读”的质量与效率,点拨学生珍视每周的阅读课,提升每天晨读、暮诵时间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坚实师生共读、共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更好地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的“教”由“繁”到“简”,让学生的“学”从“闷”转为“爽”。
复课后,学校正视师生之间的“沟壑”,指导教师通过“情境”与“活动”,架起一座“连心桥”,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彰显“师”对“生”的榜样作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思考,增强语文课堂的参与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缝合个别精准辅导与共性集中辅导
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课堂的参与率是学校与教师的关注点,但学生对网络课堂内容的掌握实况并未得到及时印证,不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教与学。如何印证网络课堂内容掌握情况?复课后,学校关注到“当堂练”“练习册”等资源,让教师组织开展随堂检测,真正实施“学、教、评一体化”,更好地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而针对所检测问题,教师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如其中的个性问题,教师不需要占用全体学生的时间进行辅导,仅利用课余、自习以及课后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精准辅导,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系统的漏洞,促成学生建立完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则会将问题形成板书,引领全体学生正视问题、思考问题,形成班级范围内的良性竞争,促成学生在思考、争论中知道问题的由来,得到问题的解法,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清晰看到同伴的“闪光点”,自发思考自身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与补充,逐步扎实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学校与教师会关注、正视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尤其关注班级后进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应利用自习课堂、课间空隙,通过家校共育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让学生感受学校的重视与来自师长的爱心、关心以及耐心,帮助他们建立学好语文的信心。除此之外,学校还指导教师用“小组”“对子”等形式开展同伴互助学习,形成小范围内的良性竞争氛围,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实现共同进步。在多元化的辅导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落实因材施教,缩小班级内学生之间的差距,实现“一个都不掉队”。
语文承载着生活、承载着希望、承载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组织、点拨好一线语文教师,扮演好学生学习征途中的“配角”,尤其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学生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让学生犹如雄鹰般展翅飞翔,遨游天空。
(李巧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