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儒雅气质 涵养康城气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小学创办于2012年9月,学校现有52个教学班,教师136人,学生2550多人。学校以“儒雅教育”为办学主张,以“康 诚 美 礼”为校训,构建“儒雅环境、儒雅管理、儒雅教师、儒雅学生、儒雅课堂、儒雅课程、儒雅家长”七大育人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胸蕴儒雅,心存天下”,从而形成学校的教育特色,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

    学校开办时整合一所薄弱的农村完小,属新旧结合整编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超过80%。师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比较薄弱,学生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基础也较薄弱。学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康城一个家,师生同成长,用情怀做教育,你我勇担当,成己兼达人”的儒雅精神积极推动学校发展。

    学校实施“12345工程”,搭建了“课内与课外、内容与形式、常规与专题、继承与发展、家庭与学校”的五结合实践场,儒雅校园文化力求让师生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心之所向。

    一个体系。构建“儒雅”特质核心素养体系指标,分别诠释了“四个雅”的具体指标。每个具体指标又具有“低、中、高”不同年级的具体要求,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状态。如“雅品”下设一级指标“忠、智、勇、毅”。一级指标下又有对应的4个要素,每个要素再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具体行为准则。

    两个目标。制定“双习惯”培养目标,开发德育校本教材《好习惯伴我成长》,制作常规示范片《一日常规》,具象化地培养学生“双习惯”。

    三个教育场。一是环境场,校园所有建设与布置,都凸显“儒雅”价值引领的主题。二是班级场,如班级公约“入室即静 入座即学”是对学生“雅行”的引导;展示板“儒雅之旅”是学生“四个雅”展示评价场地;班级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开发的班本课程“儒雅微课堂”,是对“儒雅”内涵作出的全面诠释与补充。三是仪式场,如一年级书写校训的“开笔礼”、谷建芬古典诗词歌曲的放学礼、形式各异的毕业典礼等,培植儒雅气质。

    四个最抓手。将学生儒雅行为要求落细、落实、落小,即“最优形象干干净、最雅行为排排队、最美品质静悄悄、最佳气质微微笑”。特别值得一提的,学校开发的“五级音量表”,是具体指导儒雅行为的一根“拐棍”,聚焦点相对集中,使学生的“雅行”具体化、校本化。

    五种力量。一是课程力量,以“课程融合、活动依托、家校共育”为理念,统筹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从“基础、拓展、探究”3个维度构建七大课程系列,丰富并体现学校儒雅课程的框架和内容。二是艺术力量,重视挖掘艺术的功能,发挥艺术的力量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寓儒雅价值引领于电影中,如每学期推荐观看两部优秀影片;寓儒雅价值引领于漫画教育中,开展“儒雅之细节”绘画赛;寓儒雅价值引领于主题艺术活动中,如开展“雅思—自然笔记”“果蔬拼盘创意赛”“儒雅康城 一路芬芳”大型文艺演出等。三是集会力量,每周一的集会,既是完成法定的升旗仪式,更重要的是道德或灵魂的探寻,师生共讲儒雅的故事,用表演的方式诠释学校儒雅的制度和要求,用表彰的方式传递儒雅教育成果等。四是论坛力量,每周三中午是康城小学“儒雅论坛”时间,少先队通过采风、编辑、制作好片子后,进行统一播放。各班学生观看后展开讨论,讨论的话题分为情境、事件、节日、问题等。关注身边的事件,通过事件引发话题,提升学生的儒雅价值观理解力和判断力。五是榜样力量,弯腰捡纸屑、根据不同场合选择不同音量、严格遵守交规的学生,都可以成为榜样,凭借这种形象、生动、柔性的方式,让“儒雅”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

    儒雅教育,立德树人。学校通过抓学生习惯养成,推动体艺引航,建立儒雅文化体系,使学生素质由“双基薄弱”转变为“体艺双馨”;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加大培训力度,构建成长平台,师资队伍由薄弱发展成为示范。学校迅速成为窗口学校,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厦门市首届文明校园、首届书香墨香校园、首批闽南文化艺术特色校、优秀家长学校、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

    (杜勤国 郭琳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