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到田间地头开家长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石埠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20年之久一直所处的末位,上升到乡镇同类学校第二名;从每年流失100多名学生,到最近一年来回流近300名学生。是什么力量让家长和学生“用脚投票”肯定了这所学校?石埠学校的老师们说,这得益于姜勇校长到任后,带领大家脚踏实地开展“家校社共育”办学治校理念的实践。

    办起“家长夜校”

    2008年,姜勇刚上任昌邑市围子街道宋庄初中校长时,就遇到了非常棘手的问题:学生流失严重,教学质量也在末位徘徊,社会满意度低,学校濒临撤并。

    把脉寻方,对症下药。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姜勇发现,家校沟通不畅、矛盾突出,一直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症结所在。

    针对这一问题,姜勇想了一个办法,在当地创造性地开设了“乡村家校共育讲座”,鼓励和引导农村的家长参与到学校教学育人工作中来,和老师拧成一股绳,一起教好孩子。

    “白天家长们没时间,那就晚上开家长会;家长们来不了学校,那就把讲座搬到田间地头。”姜勇说。面对一些农村学生家长农活忙、不重视、不愿到学校来等问题,姜勇坚持“送教上门”,还成立了乡村第一个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办起了“家长夜校”。

    刚开始,他的做法也曾饱受质疑。但很快,新颖的形式、实用的内容,姜勇的讲座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和追捧。一个冬天下来,有四位学生家长一直跟着姜勇,听了他10场讲座。姜勇走到哪个村,他们就听到哪个村。

    “不怕您笑话,我之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也不得法,不是放任不管,就是一生气就拽过来打骂。可是听了您的讲座,我觉得我必须要改变了。”“农村不比城里,我们要的就是您这样接地气的指导活动。”时间一久,这些家长开始吐露心声,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形成“治理法宝”

    为什么如此重视家庭教育,并能准确找到学校发展的症结所在?这也和姜勇多年来扎根农村学校的经历有关。在长期的农村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他清晰地看到了一些农村家庭教育观念、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也逐渐孕育形成了他“家校社共育”的乡村学校治理理念,成就了他改变落后农村学校的法宝。

    “为什么这么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长的力量?就是为了引导农村家长多和老师交流,多学怎样支持孩子学习成长,将家校合力拧成一股绳。”姜勇认为,“把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家校社共育,既是乡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最美乡村教育的基石。”

    “你对老百姓的好,他们都会铭记在心,有时他们朴素的回馈方式更让你感动。”姜勇说。有一天,姜勇到集市上买菜,突然,一位50多岁的农村妇女从背后叫住他,说:“校长你忘了?你到俺村儿开过家长会,俺是静静她妈!”

    姜勇一下想起了那个因为家庭变故一度辍学的孩子,在他的帮助下重新回到学校,后来又考上了高中。“校长,谢谢你,这是俺自家种的,一棵白菜,两个地瓜,你别嫌弃,就当姐姐送给你的。”这位家长接着说。

    这位家长朴实的举动,一下子戳中了姜勇的泪点。“孩子的家长把我当弟弟、当亲人,只是因为我们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也正因有了如此融洽的关系,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做好。”

    坚持“校长必修课”

    2017年,潍坊市教育局出台文件,专门向全市教育系统推广宋庄初中家庭教育工作的典型做法。中共潍坊市委教育工委也专门发文号召向姜勇同志学习。到2018年离开宋庄初中转任石埠学校校长时,历经十年,姜勇带领的家校育人团队,累计行程一万多公里,足迹遍布学校辖区的38个村庄社区,作了2600多场大小报告和读书会,帮助4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学校教学质量也成为当地乡村教育的一面旗帜,实现了连续七年学生零辍学、管理零投诉、群众满意度百分之百的“奇迹”。

    “家访是校长的必修课。”姜勇说,“去年我家访了60多个家庭,每个家庭情况虽然不同,但老百姓对孩子的期待都是共同的。”到了具有类似校情的石埠学校,姜勇和老师们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依然开设“新父母讲堂”,定期深入农村学生家庭家访,了解学生和家长的诉求建议,将教育理念送到农家小院,将家长会开到田间地头。

    2018年,昌邑市教体局专门成立了“姜勇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导师工作坊”,请乡村学校的18位校长参加工作坊,进一步带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姜勇主持制定了“工作坊校长治校育人量化评价标准”,通过能力展示、学校特色、质量检测、满意度测评、经验推广等,定期表彰推出优秀校长,让原本各自为政的乡村学校“死水”,变成了相互交流学习的“活水”。而这些乡村校长,也更加坚定了走专业化道路、提升办学水平的信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