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鲜活教育成就学生美好人生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所新建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积极响应贯彻国家政策,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承“培养健全人格、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实践,在教育改革方面用功、用力,以优质的教学培育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
强强联手 创新模式
打造崭新名牌
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优秀的技能,更需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修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这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2018年9月,深圳市光明新区政府部门、华中师范大学、深圳勤诚达集团三方代表共同签署合作办学文件,首次将华中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光明,合作创办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百年知名学府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在基础教育合作领域有着全国知名品牌、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办学经验、成熟的办学模式,其下属的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均为全国知名示范学校。勤诚达集团深耕房地产行业20余载,本着以勤励行、以诚取信、勤诚志达的理念,一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而作为深圳市四大新城之一的光明新区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四城两区”人居新城,致力于为市民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品牌学校,高标准、高服务地完善公共基础配套建设和基础教育建设。三方合作创办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也正是光明新区首次采用“政府+名校+名企”办学模式的重大突破。
2019年9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正式开学。光明区按照广东省义务教育标准化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学校,实现一流硬件设施、一流教育管理、一流办学质量;华中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从校长指导、专家督导、教师认证、资源共享、互助交流5个方面保障教学质量;学校秉持百年知名学府基因,本着“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原则,坚持“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优良传统、“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和“博学、博爱、博雅”的校园文化,力争打造设备设施一流、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现代化的标杆型、示范型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闯出新路,成为光明区乃至整个深圳市的样板教育工程。
“人格教育” 锻造品格
促进健康发展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首先要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而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按照这一理念要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确定了“人格教育”的教育理念,构建“134”人格课堂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入手,努力充实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人生价值情感,锻炼学生的能力意志品质,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134”人格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学案导学的手段,将课堂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和启智增能有机融合,强调学生的必备品格锻造和完善,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关键能力的提升。
“1”指一个原则,即发展性原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指三大策略:一是有效运用“教学分层设计案”(导学案、教学案),二是小组分层合作学习,三是教师分类指导。分层教学主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34”课堂教学模式三大策略中的“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教师分类指导”正是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4”指课堂教学4个环节,即自主探究、合作共研、交流分享、归纳拓展。这4个环节是递进、延伸的逻辑关系,凸显深度教学原则,基于知识观和学习观的深刻转变,强调知识处理的充分广度、充分深度和充分关联度,凸显学习的丰富性、沉浸性和层进性,通过突出知识学习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增强课堂的画面感,促进反思性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的意义生成和多样性价值。在4个环节中,强调教学过程是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设定情境—探索发现”,在合作共研中“质疑—释义”,在交流分享中“共享成功喜悦”,在归纳拓展中“掌握必备技能和提升关键能力”,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享有快乐,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和师生的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通过4个途径加快推进“134”人格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是落实3项规定,即: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制定导学案(含自学案)和教学案及其他教学资源;在自主探究、合作共研、交流分享阶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共研、归纳拓展阶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以分层建组为方式。二是搭建两个平台,即:搭建培训平台,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及拓展培训渠道等途径,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使用模式,坚定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搭建研讨平台,通过同伴互助、专家问诊、校区两级展示及教情、学情调查等途径,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三是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制定了《“134”人格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建立导学案检查、校内优质课评比等制度。四是建立“校长—课程教学中心—年级组—班级”4级管理制度。
科技引领 “双融双创”
推动全面提“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由“大数据”作为核心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革,如何培养适应变革的高素质的人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科创和STEM教育在全国各地发展速度迅猛。2014年3月,《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印发,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5年9月,探索STEM教育模式被提出。2016年6月,将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的更新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被提出。2017年9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被提出。2018年1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被正式划入高中新课程。
在这一背景下,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顺应发展趋势,创建了广东省“科创和STEM”特色教育实验特色学校,借力科创和STEM教育实验研究,立项了广东省级“双融双创”“基于科创和STEM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研究课题,进一步推动科创和STEM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学校组建了由校长李青山率领的课题研究小组,领导推进“双融双创”科创和STEM课程校本课题研究,以全省一流的信息技术设备、一流的信息功能室,特别是将具有与华中师范大学直接对接的远程功能室作为基础硬件支撑,以一支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保障。
在此基础上,学校从5个方面推进实施“科创和STEM教育”研究项目。一是以“传承华师办学思想,开创科创教育特色”作为指导思想,开设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科创和STEM省级实验课程,并作为学校“华彩‘1+X’课程”体系中的重点课程之一,不断丰富课程实施的活动载体,并研究和探索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努力让课程成就学生。二是以跟岗培养、专家指导、学习交流、课堂观摩、成果展示及各类竞赛为载体,构建了科创STEM教育教师学习型团队。三是建设和完善了一批科创和SETM教育专业功能室。四是形成了一批科创和STEM教育科研成果、校本课程、案例,已有李嘉碧、林洪宁、曹奔等教师获得广东省科创和STEM教育实践成果奖,其中李嘉碧老师获一等奖。五是在培养学生科创和STEM教育能力、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习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努力实现个人梦、中国梦作为“明德博雅、勤诚志达”校训的核心要素。
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学校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取得了丰硕喜人的研究成果,学校被批准为全国冰壶运动特色学校,广东省“科创和STEM教育”特色教育实验特色学校,同时广东省财经素养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科创环境下‘财经素养教育’特色课程实践探究”作为学校第二项省级课题已经成功申报立项。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打造特色课程,继续开展深度教学、深度学习研究,实现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培养学生、多课程融合的目标,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取得全面发展。
(李青山 董仲棱 王富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