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赴法留学百年启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他16岁远渡重洋勤工俭学,并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矢志不渝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70多年。”据《邓小平传(1904-1974)》记载,1920年9月10日,邓小平在沪踏上赴法留学邮轮,由此踏上亦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征程、创立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征程、带领中国人民赶上时代的伟大征程。

    留学圆梦,圆谁之梦

    少年邓小平成长的年代,山河破碎风飘絮。“国内无良学校,可痛;国内无干净土,尤可痛。”各地预备勤工俭学者“与其死于沟壑,毋宁往法国作极苦之工”(吴玉章语)。时逢法国因深陷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匮乏劳工,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留法归国学人便倡议赴法“苦学”,即“勤于做工,俭以求学”。1919年5月底,为响应重庆“川东学生救国团”号召,四川广安学生爱国分会发布公告呼吁:“吾侪既占国民一分子,当应尽国民之责。”广安县立中学学生邓小平,学名邓希贤,遂毅然投身时代洪流,奔赴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7月,邓小平顺利通过毕业考试和法国驻渝领事馆口试及体检,为年龄最幼者。8月28日离渝沿江顺流而下,8天后抵沪。9月10日,在上海黄浦码头,登上驶向马赛的“盎特莱蓬”号(André Lebon)法国邮轮,途经香港、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新加坡、哥伦坡、吉布提、塞得港,海上颠簸40天。留法,“去西方学习”,只因邓小平深刻认识到,要使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只有使它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在积贫积弱的中国,睁眼看世界,即留法勤工俭学杰出代表蔡和森所说的“以世界大势律中国”,刚受五四运动洗礼之新青年尤为迫切。所掀起的留学浪潮,亦难免裹挟“阔少爷留洋‘镀金’”甚而如《围城》主人公方鸿渐购买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诸类杂质。人人都有梦想,青少年圆梦路径就是求学。谋求欧美名校一纸文凭堪比金榜题名。人各有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今年适逢《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发表70周年。当年,以刚获取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的朱光亚为首的53位留美学子,积极回应祖国与人民的召唤,热烈放声“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的留学报国宣言。“两弹一星”之伟绩遂绽放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新中国。新时代留学人员唯有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才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之上。

    留学问道,道怎样问

    在1993年1月3日致孙辈们的家书中,邓小平写道:“我十六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1920年10月19日,邓小平抵法,入读诺曼底大区的巴耶中学,翌年3月13日离校,赴法国南部工业重镇克鲁梭,4月2日以工人编号07396入施耐德钢铁厂担任轧钢工。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实与资本家的狰狞面目,让怀揣工业救国梦的邓小平猛然觉悟。转战各地谋生之际,邓小平“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他的“思想也开始变化”,进而产生“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邓小平所言的“先进同学”首推周恩来,且视其“始终是一个兄长”。邓小平决然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更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以负责编印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8月1日创办的机关刊物《少年》(1924年更名为《赤光》)而享有“油印博士”雅号。这位来自天府的少年由此“接近赤光,走向世界革命的大道”(周恩来语)。

    中国学子历来拥有韦编三绝、悬梁刺股的毅力与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劲头,留洋学子亦然。留英的清华学子钱钟书,继誓言“横扫清华图书馆”,接续以谐音把牛津大学学术藏书体系博德利图书馆谑称为“饱蠹楼”,似有饱览该馆之志,果然成就一代“学术昆仑”。砥砺道德品质,掌握真才实学,练就过硬本领,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弘扬这种学风,学到的便不只是知识,更有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的方法。正如邓小平语所言,“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乃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即便学习包括马克思著作在内的历代典籍,亦不可视作“教义,而是方法”(恩格斯语)。这种方法,更多蕴含于火热的生活实践、蕴藏于勤劳的人民群众。所习得的知识与方法,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新时代留学人员唯有脚踏着祖国大地,胸怀着人民期盼,才能使各自留学升华为“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留学成人,成何许人

    以临时身份证号码1250394并以“体力劳动者”为业,暂居法国小城蒙达尔纪的邓小平1922年2月入哈金森橡胶厂做工,一年后走上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职业革命家道路。1985年8月31日,在会见法国外长迪马时,邓小平说:“我曾在法国待过五年零两个月,在工厂做工近四年。我同工人关系很好,但你们的资本家也教训了我,使我和我们这批人受到教育,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并信仰马列主义。”留法勤工俭学使邓小平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纪念邓小平在此勤工俭学,该市2014年将火车站前的广场取名“邓小平广场”,成为全城最亮丽的窗口。正因为留法勤工俭学这段人生经历,邓小平才能“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也正是这位留法勤工俭学造就的伟人掀起“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半年,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启我国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留学潮和归国热。受益于该决策的留学人员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战略选择。高质量发展呼唤高层次人才。新时代留学事业重点培养的是国家急需、紧缺、薄弱、空白、关键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新时代留学人员更须世界情与中国心兼备。尤其当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正深陷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灰犀牛”事件与“黑天鹅”事件制造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构成下一阶段影响我国发展的变数。鉴于由美国悍然发动的经济脱钩业已蔓延至人文交流领域,访学留学受阻,留学更须发挥中外人文交流之利器的功效。“100年前,中国青年在蒙达尔纪学习法语;100年后,蒙达尔纪中小学生学习中文。”蒙达尔纪市市长乐见留法勤工俭学的人文交流效应。新时代留学人员唯有坚持合作共赢这一人间正道,才能既争当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亦堪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使者。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