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还须多方合力突围
“找不到工作就填灵活就业”“碰到核查就说在做自媒体”……《半月谈》报道,尽管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但仍有个别高校利用“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等毕业生就业统计指标做文章,将原本应当归为“不就业拟升学”或“待就业”的毕业生统计为已就业状态。
多年来,高校就业率数据造假现象时有发生。此次疫情期间,个别高校粉饰就业率数据,直接给毕业生就业率“掺水”,不但直接损害大学毕业生切身利益,更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生存、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就成为当前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议题。如何治理就业率造假现象?一方面,不能苛求高校必须常年保持毕业生“高就业率”,尤其是单纯以就业数据论高低;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扎实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还须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和毕业生等多方合力突围。
政府应以经济发展促就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一方面,深入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用好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等优惠政策,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的方式真正实现多元化就业;另一方面,落实并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畅通就业渠道,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
高校应转变办学理念,提供精准化就业服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压力会给一些大学毕业生带来恐慌、迷茫和焦虑情绪。高校应努力克服“必须签订三方协议”、追求“高就业率”的思想,从毕业生实际出发,做好“一生一策”,加强对毕业生的个性化指导,及时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同时,切实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多渠道开展网上校园招聘活动,为毕业生精准推送就业政策、岗位和求职技能指导,引导他们合理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
企业和社会用人单位应协同配合,助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先后出台相关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的税费优惠政策。不少企业克服自身发展困难,增加岗位需求。雇主应从用人理念和企业精神出发,做实用人机制,在对高校毕业生优化服务扩大在线办理事项外,尝试推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并且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面试、体检、签约录取,以真正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倒逼高校就业工作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系天津外国语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