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师性别比例失衡要多元创新
据新华社报道,尽管教师日益成为受社会尊重和被羡慕的职业,但在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仍较为普遍。记者近期赴湘川黔吉等多地基层区县,就此问题的现状、症结与对策展开调查,发现不少地方的中小学“女多男稀”情况仍然存在。某些语言类学科,如语文、英语更是出现了“男教师荒”。
造成教师队伍“女多男稀”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温柔善良、轻言软语、善解人意等传统教师“标签”更多与女性关系密切,教师职业安全稳定、收入有保障、有固定的寒暑假等特点,也都符合社会对女性兼顾家庭的要求。二是教师职业的薪金待遇问题。教师行业较大的压力、过高的社会和家庭期望值,与相对较低的待遇形成反差,导致一些原本有志于从教的男性选择了其他行业。三是女性在现有的教师招考模式中更有优势。各地现有的教师招考模式主要是笔试加面试,笔试内容大多与教育心理学有关。这种通识类的考试,女性相对更具有优势。而面试大多采用15—30分钟的课堂教学,女性注重形象、亲切随和、口头表达能力好等优势,也让她们在选拔中更容易胜出。
男女教师比例失衡会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群体的稳定和活力。比如,女性承担了孕育下一代的责任,女教师较多的学校,产假安排一直是一大难题。特别是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女教师“扎推”孕育,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安排有很大影响。对学生群体而言,教师是主要的模仿对象。而成长中的性别区隔,对学生性别意识发展不利。学生的成长需要女性的细腻、温柔,也需要男性的豪放、刚强。只有将男性的“刚”与女性的“柔”完美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目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已经意识到中小学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对教育的影响,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比如,师范院校招生时,一些专业向男性倾斜,降低男性录取分数线;个别教师岗位招聘,性别限定为男性;拓宽教师渠道,鼓励其他行业优秀男性进入中小学任教;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男性从事教师工作;等等。除此之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主流媒体也要加大对教师行业形象的塑造,让教师的特质中不只有温柔、诲人不倦的母亲形象,更有学识渊博、思维严谨、坚强刚毅的创造型导师气质,特别要突出对男教师正面形象的引导,突出男教师的社会贡献和积极作用。另外,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让男教师对家庭的贡献力度更加凸显。同时,增加学校的开放式教育途径,让更多的社会优秀男性加入学校特定主题的教育活动,如研学旅行、国防教育、素质拓展等。
随着家校共育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不妨逐步引导父亲、哥哥等男性角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的教育生活。更多的学校还可以提前与高校建立定向培养模式,让师范院校的男大学生提前与用人学校建立联系,一方面让其提前全面了解教师行业,增强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让用人学校提前有针对性地培养后备人才。
(作者系湖南省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