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规则引导在线教育健康发展
近日,北京市教委官网发布消息,某绘本学习平台以打卡返现金、推广返佣金等方式营销,诱导家长购买课程,因无法在规定期限返现,以及未征得同意强制关停账号,引发大量投诉。北京市教委会同市委网信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约谈相关负责人,责令该机构网站、APP和公众号自行暂停更新14天,立即全面整改……这是当下在线教育乱象的冰山一角。媒体记者采访调查发现,疫情期间获得井喷式发展的在线教育市场问题频现,此前被曝光的行业乱象也沉渣泛起。
相关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7月,共有2.5万家在线教育企业注册成立,平均每天新增120家。从注册数量的上升曲线,足以感知线上教育的火爆程度。不过,几乎任何一个行业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升温,都难免夹杂着“水分”和“杂质”。从消费者的反馈看,迅速“膨胀”的在线教育行业果然也不例外。
中消协8月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称,教育培训服务投诉增多,投诉集中在虚假宣传、虚假承诺、协议条款不清晰等方面。这些被投诉的现象很难说完全是新出现的,但由于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井喷式发展,其带来的问题变得更多、更复杂是肯定的。这也就要求,相应的监管必须要能够充分并及时回应这种爆发式发展带来的“后遗症”。
从具体的问题来看,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些所谓线上教育平台在疫情期间匆匆“冒出”,本身就有目的不纯之嫌。像此前个别借“免费网课”推广游戏的平台已受到处罚。而最新的投诉信息显示,部分家长还遭遇了平台诱导分期贷款的问题。这些平台很可能同样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对类似的借在线教育名义来搭载其他业务的平台,监管部门应深挖背后的利益链和严查教育资质问题,该查处及时查处,绝不能让在线教育平台也变得“金融化”,成为各种歪心思染指的领域。
另一类属于常见的行业病。比如,诱导消费、虚假宣传、霸王条款等,对应的是一些平台习惯性地打擦边球之风。对此,监管部门一是要重视消费者的举报,以实际行动为消费者撑腰;二是要根据常见的“槽点”来进一步制定细化的行业规范,降低该行业的模糊空间,将之真正导向透明和标准化的消费方向。
如果说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新现象,在刚开始的阶段,监管体系建设、标准规范制定都难免滞后,甚至说一些乱象可能是“成长中的烦恼”,那么疫情催生出在线教育“爆点”,实际上加速了这个行业的“生长期”,相应地,它自然要求监管和标准的完善也应适时提前。如果等到乱象进一步做大再来整治,成本无疑要高得多。所以,在整个行业相对降温之际,对其来一场全面的“体检”和净化,并建立更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可谓正当其时。
任何一个行业都难免要经历一个“优胜劣汰”的阶段方能真正走向正轨。但这个过程到底要多久,甚至是否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关键取决于监管规制介入的时间和力度。而从大量投诉以及目前在线教育平台数量来看,它确实到了一个必须通过有效的监管跟进来加速其规范的时期。那些滥竽充数、资质存疑的平台,就应该依据标准及时排除到市场门槛之外,而那些仍不把消费者权益当回事,寄望于通过“话术”来获客的平台,就应该付出代价。经历一段近乎“野蛮”的生长阶段后,是时候让在线教育平台更加感受到规则的约束力量。这也是在线教育生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