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振翅九万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宁夏,一个充满色彩和理想的地方,银川能源学院就坐落在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巍巍贺兰山,滔滔黄河水,见证了这所学校21年的发展变迁。学校先后被授予“服务银川经济建设特别贡献奖”“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奖”,入选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现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单位、闽宁合作福州大学对口援建高校、宁夏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这个安身立命于黄河岸边的院校,建校短短21年,如今在宁夏已成鲲鹏之势。

    立校

    抓住机遇,完善布局

    让学校教育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同频共振,这是银川能源学院得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建校21年来,学校秉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紧跟市场需求,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主动融入宁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已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3万余名。学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积极为企业、城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累计帮扶企业职工和城乡劳动力超过1.3万人次。学校先后与12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办学合作关系,为宁夏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合作作出了显著贡献。

    近水使人灵秀,依山使人沉静。今日宁夏银川,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辉映,绿色环绕,渔歌唱晚,绿阅都府,每一方好山水都是学校扎根立命教育的好地方。而银川能源学院正是在这样良好的环境里建校。学校现有王太校区、滨河校区和鹤泉湖3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98.0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完备的教育教学、实验实训和公共服务体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670人,其中本科生7541人。学校下设12个二级学院和两个教学部,开设34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宁夏优势特色学科1个、重点学科1个、优势特色专业1个、重点(培育)建设专业3个、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建校初期,学校在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上苦苦探索,最终奠定了办学特色鲜明、专业设置合理的发展方向。学校通过多年学科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为重点的办学特色。其中,“化学工艺”成为宁夏优势特色学科,“热能工程”成为宁夏重点学科,“能源化学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为宁夏重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宁夏优势特色专业、宁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宁夏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经济”专业成为宁夏一流专业建设点,“银川能源学院—宁夏大唐国际大坝电厂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宁夏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上述特色学科与重点学科建设体现了学校准确的办学定位、清晰的发展目标,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在银川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办好银川能源学院这所大学,需要办学者拥有上善若水的胸襟,更需要行稳致远的情怀。现在,学校教学资源丰富。学校与12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福州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2+1+1”人才培养,与福州大学联合举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2”实验班,与中兴通讯合作举办物联网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与南京证券宁夏分公司共建金融工程专业等,合作主体以优秀师资、与市场紧密对接的优势,促进了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中,“机械工程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工程识图仿真系统的教学模式”和“土建类施工仿真模拟一体化教学中心建设”等5个项目获批上级主管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年,学校入选“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意向合作院校;2019年,宁夏优秀期刊《宁夏教育》刊发了《银川能源学院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2020年《宁夏日报》刊发了《银川能源学院:企业人才“订单”,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最强大脑”》。

    德育为先,育人体系完善。学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办学根本问题,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提出了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综合育人环境,构建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学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

    教书重在育人,办学重在学风建设。为此,学校先后制定了各项措施,成立校院两级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学风建设四级责任制度,明确二级学院(部)领导、教师、辅导员和有关部门学风建设职责,形成了“学生骨干率先垂范带学风、辅导员以身作则抓学风、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管学风、领导干部联系学生正学风、各部门密切配合促学风”的工作机制。彰显了学校“明德善思、求实敏行”和“勤以补拙,学以致用”的良好校风和学风!

    发展

    以质量提升铸就学校品牌

    学校每一次发展变革的节奏都与区域经济前进的步伐同频,每一次开拓创新的激荡都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脉动共振。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内培措施,加大外引力度,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了一支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学校自有专任教师44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87人,“双师型”教师156人。学校从办学实际出发,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数量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将教学团队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搭建平台、政策支持、经费保障、支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脱产任职、持续推进“双导师”互聘项目、引进具有教学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来校任教等制度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积极扶持了一批基础较好的教学团队。培育出石油化工教学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机械工程教学团队、“黄大年式”能源化工教师团队等5个省级教学团队,数学教研室、大学英语教研室两个省级一流基层教学组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土木工程教学团队等21个校级教学团队,各教学团队潜心教学科研,在指导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一个好的学校就要有责任与担当,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意识,专业良好,具备首岗胜任能力。学校以专业实践课程为基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专业综合训练,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强化学生专业能力训练,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和实验实训设备制作,不断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依托成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生及企业技术员工进行技能培训鉴定,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可申请相近课程“以证代考”兑换学分。学生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近6000人,98.36%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毕业生能力素养具有优势。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培养实践能力和毕业后多渠道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合作共赢、资源共享”的实践育人模式。学校现有校外实践基地150个,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国家级别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用人单位总体校企合作的参与度为53.33%、满意度为98%。

    每一个幸运的人都不是平庸之辈,每一件事情都是知易行难。拓展渠道,保障就业质量。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开辟学生就业渠道,每年针对校企合作单位召开的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在稳定就业、对口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形成校企合作与毕业生就业相辅相成、双向促进的发展势头,其中,各类“订单班”为企业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提高,被宁东管委会授予“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技能人才培养单位”和“宁东人才班”称号,平均每年有78%的毕业生在宁夏及周边企事业单位就业,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较高。根据第三方《银川能源学院2019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报告》显示:82.54%的用人单位希望开展的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25.40%的用人单位希望学校提供订单式培养以及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学校指导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树立正确就业观,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鼓励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3万名毕业生,近年来,毕业生到“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数逐年递增。《华兴时报》《宁夏日报》以及宁夏教育电视台、银川市政府网、新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专题报道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成果,学校社会声誉整体较好,生源地扩大到19个省份,招生规模逐年增长。根据学校开展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选择陕、甘、宁、蒙4省区就业的学生数量占77.79%,其中在宁夏本地就业的学生占66.70%。2019年,学校在多部门联合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是宁夏仅有的获得此荣誉的民办院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