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这届毕业生从校园迈向社会的一步,跨得并不容易。今天,在教育部举行的第五场金秋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总结道:“在中央各部门、地方党委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下,2020届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全国‘稳就业’‘保就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实现总体稳定,做好这项被称为“重中之重”的应届生就业工作?从宏观政策到微观实践,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经验和做法?

    完善促就业政策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岗位供给

    “今年以来,围绕健全完善促就业政策体系,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20多个部门出台了近40余项政策措施。”王辉介绍。

    今年,以增加高校毕业生升学深造机会为着眼点,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硕士研究生、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面向国家战略和民生发展急需专业扩招的政策。以广西为例,通过《广西促进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广西研究生和专升本招生计划提高到了43039个名额。

    针对基层就业,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扩大“特岗计划”“三支一扶”招录规模、扩大城乡社区和基层医疗就业岗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就业等政策;针对参军入伍,出台了加大升学优惠力度、优化体检标准、直招士官入伍等政策。针对职业资格条件,出台了教师等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等政策。

    “疫情条件下,‘先上岗、再考证’这一举措,确实起到了‘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作用,降低了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但意向在教育行业就业毕业生的恐慌,也有助于基层教育系统师资队伍的发展和壮大。”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介绍,截至8月31日,该校2020届各类毕业生在教育行业就业的占比超过80%,在基层教育系统就业的占比超过70%。

    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政策性岗位的增加引人注目。王辉介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大学生征兵、科研助理、基层项目、社区治理等方面都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开拓了更多政策性岗位。据统计,截至9月1日,政策性岗位大幅增加,已吸纳280多万毕业生就业,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万。

    今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了1744名2020届高校毕业生,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244人,增幅超过200%。

    “三峡集团牢记央企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在央企中第一时间启动‘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通过深化机构改革、推动调整人才队伍结构等方式,增加就业岗位1200余个。”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副总经理杨省世说。

    “总体而言,市场性岗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王辉表示,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性岗位是保障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今年以来,教育部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社会招聘机构、平台企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挖掘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

    “面向2021届,三峡集团将再引进高校毕业生2232人,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杨省世说。

    创新开展就业指导“云上服务”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云端”成了创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

    今年2月份,教育部与九大社会招聘机构联合推出了“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通过线上为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简历投递等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提供岗位信息1522万条,累计注册毕业生669万人次,投递简历3736万人次。教育部会同有关方面直接举办专场网络招聘活动40场,累计提供各类岗位540多万个。

    “‘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已经成为毕业生找工作的响亮品牌。”王辉说。

    此外,教育部还指导各地、各高校广泛开展网络招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以来,各地和全国高校日均举办网络招聘活动2000场左右,总数超过20万场。6月初以来,在“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招聘”的原则下,高校校园招聘活动有序恢复,全国累计举办线下招聘活动近万场。

    疫情不仅冲击了传统的线下求职方式,还阻断了学校和学生的面对面交流,如何将就业指导和服务送达给每名学生?

    这是今年上半年,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于涵宇一直思考的问题。

    今年4月,教育部推出“互联网+就业指导”直播课,围绕就业形势分析、职业发展指导、大学生征兵、创新创业、求职心理调适等主题,推出了23场直播培训。

    于涵宇立刻和学生共同观看,并组织学生线上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增强就业信心。

    为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破他们“封闭”的状态,于涵宇还在学生使用率很高的视频平台B站注册了账号。连线直播、面试分享,她调整内容风格和语言习惯,近半年的直播内容吸引了两万人次观看。

    推出“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平台”,全国8万余名一线就业指导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完成了注册、上线工作;推出“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平台”,推动11个省份近900所高校开展网签工作,有64.5万名毕业生完成网上签约……今年以来,借助互联网技术,教育部和各高校帮助2020届高校毕业生在“云端”得到了一场场生动的指导和一次次便捷的就业服务。

    关注重点求职群体,精准帮扶做好“兜底”

    “贫困家庭毕业生求职意愿强烈,但往往面临着社会资源较少、就业渠道窄、信心不足等困难。”游旭群说。

    在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和湖北高校毕业生、湖北籍高校毕业生等是几类重点求职群体。

    王辉表示,教育部将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了专项政策、专项计划、专场招聘等一系列特殊帮扶举措。

    “我们专门出台了升学培训、政策岗位等举措,面向贫困毕业生实施‘普通高校专升本专项计划’,单列计划、单独录取。同时,还持续举办‘贫困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直接提供岗位近20万个,向贫困生手机发送岗位信息28万多条。”王辉说道,教育部还要求高校建立重点帮扶台账,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

    从地方和高校来看,为帮助解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问题,广西通过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动态数据库,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等,实现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7%,该就业率比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要高5.7个百分点;陕西师范大学则着力强化人文关怀和经济资助,建立就业兜底蓄水池,截至目前,为2020届各类困难群体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240万元……

    “今年我们把湖北高校和湖北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作为重点。”王辉介绍,今年2020届湖北高校毕业生共有44.9万人,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共有37.1万人,结合实际情况,教育部会同各部门通过加大升学规模等向湖北倾斜,以及开展对口帮扶、开展专场招聘活动等,多措并举帮扶湖北高校和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就业。

    “下一步,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教育部将与人社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一方面指导地方和高校积极为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另一方面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王辉说。

    本报北京9月28日电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