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创“名校” 劲风满帆正远航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9-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浙江篇)

    在中国职业教育“由大向强”迈进、发展重点转为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浙江省以“名校、名师、名专业”即“三名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凭借卓越的办学成绩和杰出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浙江省第二批“中职名校”建设单位,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创建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誉度、内涵建设突出、校园文化独特的现代化中职学校。

    面对新目标,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扎根地方、服务地方,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形成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机衔接,在实现办学水平和品牌价值飞跃的同时,更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向着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

    定位与远见

    深化类型定能大有作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高就业率”与“低社会认可度”之间的矛盾及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时代之考”。如何发展,考验远见,更考验定力。

    对此,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谢炳冲校长坦言:“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引导与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得沉下心来,深入研究类型教育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阶段特征,让更多学子习得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家长和考生的‘优质选项’。”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按照“优化专业布局、坚持内涵发展、强化专业群建设”的思路,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专业精准对接地方产业,优化专业结构,增设美术设计与制作、移动应用技术与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工业机器人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新专业;加快发展电子技术应用、跨境电子商务、服装设计与工艺、学前教育、工艺美术、金融事务等6个主干专业建设。

    “名校”建设以来,电子商务专业编制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启动《网上开店》校本教材编写与资源库建设计划;积极筹建电子商务校级名师工作室,确定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4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实训室建设上,建成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商品拍摄实训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修订了“三段式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了校本核心课程框架,完成了4门核心课程标准、4本核心校本教材初稿;完善了“理实一体化”。学前教育专业完成了“二合四岗”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构建了校本核心课程框架,制定了“幼儿卫生与保健”等5门核心课程标准,撰写完成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等3本校本教材;形成“三互”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和“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工艺美术专业形成了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装饰图案绘制基础》《简易包装绘制基础》等2本校本教材和1本速写学习教材;举办了“装饰工艺课程实训优秀习作展”“基础课程实训优秀作品展”等两次师生作品展览。金融事务专业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标准方案;完成《金融基础课程标准》;积极对接高校,在会计专业新课改的基础上探索适合金融事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组建技能兴趣小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参加2018年温州市技能大赛获团体之冠,参加2018年“全国中职会计技能百强邀请赛”获团体三等奖。

    此外,学校坚持职业能力本位、融入“智能+”、现代学徒制等先进理念,优化岗位能力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完善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学前教育专业“五育、四性、三证”一体等主干专业课程体系。推进选择性课改,开出选择性课程60多门,建成茶艺室、书画室、国学室、插画室等4个选修教室。编制完成9本校本教材、1门精品课程,完成29个微视频,充实了课程资源库。

    共建与共享

    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共赢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无疑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既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点,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难点。学校聚焦校企“双元”育人,并按照“合作共赢、协同育人、共建共享”的原则,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学校通过专业建设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与行业、地方产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其中,电子技术应用、商务英语等两个专业在巩固与原有企业合作关系的基础上,联合瑞安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等9家规模单位,开办经开区智控一体化班和工商联国商一体化班,推进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美容美体专业与映霞形象设计中心等企业联合采用“先招生后招工”方式,开展顶岗实习,并签订四方协议,组建学徒班,积极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金融事务专业申请加入浙江省金融科技产教融合联盟,携手联盟内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探索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此外,学校通过健全三次选择机制,完善“模块化”课程,深化中职选择性课改;成功申报首批Web前端开发“1+X”证书试点单位,着手推进书证衔接和融通;学校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现代学徒制,在招生招工一体化的基础上,按照“学生→学徒→技工→小导师”渐进式培养方式,实践“基地与车间、课程与岗位、专业与职业”三个对接,融通毕业证书与技能证书,实现“上课与上岗、学徒与准员工、毕业与就业”三个融合和“准员工向员工转变,员工向小导师转变”两个转变,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强融合、重研创、深贯通’的中高职系统培养‘设计工匠’创新与实践”课题成果荣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别教学成果二等奖。由谢炳冲校长主持的“基于‘五方联动、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课题入选浙江省中职教育教学成果孵化项目,“中职校企合作‘五方协同’育人模式实践”项目获2019年温州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使命与价值

    服务社会实现自我升华

    服务社会是每一所学校与生俱来的使命,也是学校的价值体现和促进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学校调整、完善与地方支柱产业匹配的专业,建立电子技术应用、市场营销2个专业结构优化领导小组,打造服务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打造服务能力提升平台上,构建了“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下企业和挂职交流等方式,提升了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在搭建多元融合培训平台上,联合锦湖社区学校等机构,整合资源推出文化志愿者培训、成人高中培训、新居民学堂等13个服务项目,建成4个社区老年学习苑,年平均社会培训量6500多人次,是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1.6倍。

    在完善技术咨询服务平台上,成立了3个专业社会服务指导小组,与12个本地规模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提供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学生志愿者人数达到1106人,参加志愿者服务时间达到35212小时。师生进社区活动成常态化,开展公益性活动20多次,参与师生500多人。

    在优化对外交流支援平台上,建立了对外交流支援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东西部协作、兄弟学校辐射行动,对口支援四川阿坝州,招收阿坝县学生,结对四川阿坝卫校、瑞安永久机电学校并开展送教活动。

    传承与创新

    “非?专”融合释放专业势能

    非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凭借资源优势与专业优势的叠加效应,充分释放出专业的潜能与势能,积极推进非遗传承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

    “竹丝镶嵌制作技艺”是学校的特色项目,通过3年的建设,学校创新性地将竹丝镶嵌制作技艺融入工美专业,探索出了非遗技艺的“学—教—研—产—销”一体化的活态传承之路。2016年,学校成为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竹丝镶嵌、温州鼓词和旗袍项目的传承基地。

    学校将温州鼓词技艺作为首个教学载体正式引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进程,依托陈春兰大师鼓词工作室,挖掘温州鼓词演唱与表演技巧,实践探索“二技融合,四步循环”非遗活态传承模式,“二技融合”是指鼓词技艺与专业技能相融合,“四步循环”是指研—学—创—展四步循环上升,“非·专”的深度融合,实现双方共赢。学校完善鼓词场馆,更新了牛筋琴、琴架等配套设备,组建鼓词学习社团,邀请陈春兰大师及团队来校授课,制定校本教材开发方案,整理鼓词唱本和教学影像素材,撰写鼓词教材,将口口相授的技艺文本化、图像化和影像化,最终实现技艺传授课程化。此外,学校紧跟时代步伐创编了《宣传党的十九大》等鼓词新剧本,并积极组织学生社团参加瑞安市“村晚”、进文化礼堂系列活动等各类展演比赛活动,进行实践锻炼,检验传承效果,不断发扬鼓词技艺与文化。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温州地区选拔赛中,学校鼓词队荣获戏曲类项目表演一等奖。

    在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传承上,学校组建旗袍学习社团,形成了社团制度、授课计划和活动方案,招募10名学员,每周三下午安排旗袍设计、制板及工艺制作方面的课程,并邀请陈小钦等瑞安本土服装设计专家来校讲座授课;成立金喜旗袍大师工作室,初步制定工作室规章制度和工作任务,确定陈晴晴、林莉两名旗袍传承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组织开展讲座指导、外出交流、技能展出汇报各1次;制定了旗袍校本教材开发方案和教材框架,并开展了教材的编写研讨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形成了旗袍实训室建设方案,举行了旗袍实训室设备购置、综合展览厅建设等相关研讨活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