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农科专业的凤凰涅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国优秀教师、资环专业任课教师姜培坤教授在指导学生开展专业实践。 天衣 摄

    这一个2007年才正式招生的涉农专业,一开始招生分数、第一志愿报考、升学比率都不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从2016年开始实施人才培养改革,引导学生100%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后,该专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16年被列为浙江省优势专业建设,支撑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2016年被列入省一流学科,2018年拥有了博士点,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这个“国字号”专业,就是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如今,该专业的学生不仅毕业率、学位率100%,就业升学率也达到100%。为了满足考生学习报考资环专业的需求,2017年该专业从一个班扩招为两个班,成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新农科专业之一。

    实施教学改革:“冷”专业“热”起来

    说起曾经的资环专业,不少老教师都很熟悉:这个专业的前身为土壤化学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农学类专业。学生对专业认知模糊、认同度低、报考意愿不高、学术抱负偏低,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也不多。

    学院经过调研分析后发现,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实践教学内容分散,实践训练不足。原有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基本上以课程实践、实验或实习为主,大多是验证性或演示性实验,学生实践训练较少。与此同时,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也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指导教师将科研项目与学生创新活动结合意识不强,学生创新活动参与度低,创新能力培养受到一定限制。

    为改变不温不火的状况,让资环这个“冷”专业“热”起来,2016年,学校环境与资源学院启动了“三维四进”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赵科理说:“三维,是基于本专业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区域性的三维定位;四进是通过开展多维全程教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革新实践教学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等四方面的改革实践,实现课程教学高度、学生学术抱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递进式发展,培养具有浙江特质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人才。”

    “我们要求学生,要同时掌握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和管理技能,因此本专业注重理论基础,也强调实践训练。”赵科理说。

    通过4年多时间的教学改革,如今的资环专业毫无疑问已经成为“热”专业:不仅招生分数稳步提升,学生的毕业率和学位率保持100%,而且学术抱负和升学率逐年提升,目前升学率已经超过74%,大部分都被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录取。资环专业也成为全校学风最好、创新能力最强、升学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回应社会需求:“老”专业“新”起来

    资环专业虽然是一个传统的“老”专业,但作为涉农领域的重要专业之一,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资环专业在改革的过程中,按照农业现代化发展对新农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通过多举措在提升资环专业人才的抱负水平、教学质量、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上下功夫,让这个传统的“老”专业不断“新”起来。

    学生抱负水平,事关每一名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从新生入校开始,资环专业就设立院长第一课,设置“新生研讨课”,开展新生专业教育和学术讲座;修订课程培养体系,搭建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平台,引导学生探索用专业技术解决社会问题的奥秘;以“土壤学”为核心,新增“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科技论文写作”等专业发展的新课程,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优质课程体系。同时,课程教学组多渠道组织教学研讨和培训,推动互联网+教学新形态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让“老”专业“新”起来。

    如今,资环专业不仅提升实践学时比例达到30%,而且构建了课程实践、课程群实践、专业综合实践以及毕业综合实习等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满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针对不同学科专业方向,在不同年级设置了“地质、土壤学、生态学实习”“植物营养与施肥实习”等课程群实习课程,增设了“自主设计田间技术实验”和“专业综合能力集训”,实现递进式的全过程专业实习,培养学生对专业方向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此基础上,资环专业探索全面实施本科导师制,实行“导师—研究生—本科生”的联动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对学生全方位指导,研究生协助导师并带领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通过以教师科研项目为驱动,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抓手,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本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竞争力。此外,资环专业多举措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教学建设和改革,学科平台和科研资源全部向本科人才培养开放,不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满足适应新时代对新农科人才的需求。

    “如果让我回到4年前,填报高考志愿之际,我还是选择把浙江农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填在第一志愿。”如今已经考取浙江大学研究生的王海波,一开始对专业也不了解,曾经一度迷惘,后来在导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从大二开始就参加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不仅强化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而且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升了创新能力,为继续深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实现凤凰涅槃:“弱”专业“强”起来

    经过4年的发展,如今的资环专业早已不是原本的“冷”专业、“老”专业更不是“弱”专业,而是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了凤凰涅槃,成为“热”专业、“新”专业和“强”专业:获批“浙江省优势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全国获批的4个省属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之一。

    目前,资环专业已经构建了学科专业一体化组织体系,实现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建成了全国优秀教师、“国家千人”等引领的省级教学团队,高级职称近70%,省级以上人才名师25人次;建成了全国省属高校唯一的“土壤学”国家级课程,建立了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虚实互补的完整实践平台。

    在此基础上,资环专业教师近年来主持了省级教改项目4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核心课程“土壤学”根据一流课程建设新形势,已建成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并在爱课程国家级平台开课,累计学习人数超万人。资源环境类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已建成3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其中“耕地土壤镉污染钝化修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已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并且在实验空间国家平台开放,实验浏览量近2万人次,受到5星好评。

    在一流的师资和平台的支持下,资环专业人才培养成果逐渐凸显,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明显提高:近5年专业录取分数线稳中有升,特别是定向生录取分数线稳居全校第一;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及科研竞赛活动参与率为100%,就业升学率为100%。

    “今后,资环专业将紧跟国家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需求,按照‘新农科’建设要求,不断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培养更多具备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勇立潮头、干在实处的浙江特质精神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全面建设等贡献人才和智慧。”赵科理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