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 照亮前行的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国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30余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其中,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历经16年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极具特色且成效显著的“心德双育、四维三级”心理育人工程。2020年,该成果获得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经验与示范,并将心理育人工程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内涵解读

    ——心理育人工程就是建有适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育人的四个体系和一支队伍。四个体系是指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体系;一支队伍是拥有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心理育人教师队伍。

    构建完整的心理育人教育教学管理体系。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发布后,学校立即响应,着手心理育人教学机构建设,设立素质发展教研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2004年,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全面负责学校心理育人工作。此后,学校先后制定《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8个文件,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

    构建系统的心理育人教育教学服务体系。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研室,负责课程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活动建设和教育教学场所建设;建立心理咨询室,负责学生心理咨询和危机预防干预。专业教师通过学生社团、学生心理委员开展朋辈教育,专任教师通过授课、指导活动等形式开展专业服务。2003年,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开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全面覆盖;同时开设“幸福心理学”等作为必修课教学补充。2012年,学校教育教学重点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转变到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心理资本机制。2016年,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为原则开发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块。2019年,建设校级在线开放课程。

    构建丰富多彩、针对性强的心理育人实践活动体系。依托学生心理社团、素质拓展中心和班级心理委员三个渠道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创办学生心理知识报刊《心之声》、杂志《心苑》,定期向学生传播心理育人知识和方法;开办主题类访谈栏目活动《共同分享》;每学年主办全校性晚会《525》及《感恩的心》,不定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增强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

    构建卓有成效的心理咨询及危机干预体系。建立“线上+线下双通道咨询平台”,提供线下“一对一”心理咨询和QQ在线咨询及团体咨询服务。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分层分类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建立起“寝室—班级—院部—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学校心理危机应对小组”六级联动的危机干预机制。

    建有专业化、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心理育人教师队伍。教学团队由3名专任教师、12名兼职教师和校外专家组成,专兼职教师先后获得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素质拓展师等资格认证,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式灵活。教学团队注重将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开导密切结合,协同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教学团队先后承担市级人文社科、教研项目4项。

    成果透视

    ——自“心德双育、四维三级”心理育人工程建设以来,实现了心理育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和协同成网的效果,具有“早”“全”“育”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四化一好”。即:心理育人课程精品化、实践活动多元化、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协同化和师生评价及社会影响好。

    心理育人课程精品化。学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走精品化建设之路。课程内容精品化,构建独具校本特色的以“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和人际(职场)关系”为重点的必修课精品内容。2019年该课程被确定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职业发展,开设“大学生学业心理及学习习惯养成”等选修课和“安全心理”等系列讲座。在16年的教学和活动实践中,构建集“心理知识传播—心理行为训练—心理预警与干预”于一体的课程教育教学体系。据麦可思近5年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学生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的评价逐年提高,学生对学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9.53%。

    心理育人实践活动多元化。学校通过心理咨询中心、学院心理办公室等一整套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充分保障心理育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每月的学生团辅和心理沙龙、每学期的心理征文大赛和心理剧大赛、每学年的心理微视频大赛等活动,建立起教师向学生层级传导的实践活动育人机制。通过每年举办的“5·25”心理宣传月活动等,建立互帮互助的实践活动育人机制。通过多元化的心理育人实践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信息的有效沟通,促进心理育人的效果。

    心理咨询服务专业化。依托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构建完善的教学与辅导、咨询与自助、自主与他助紧密结合的专业咨询服务体系,推动心理咨询方服务专业化建设。通过制定一系列文件强化制度保障,实现咨询预约、咨询接待等环节的专业化、标准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心理咨询预约系统、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等,推进信息化及大数据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每年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提供咨询服务达500人次,培养学生朋辈心理援助者100余人。心理咨询中心成立至今,已接待800多名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协同化。构建由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班级、宿舍组成的六级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并与相关医院合作,形成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实现心理危机干预衔接、项目共建协同。学校对新生心理普查实现全覆盖,并在大二或大三阶段实施复测,不断更新学生心理档案数据。建立专职教师联系学院制度,配齐心理咨询师队伍,及时排查和跟踪心理预警对象。目前,已干预预警线以上对象200余人次,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事件18起。

    师生评价及社会影响好。学校是重庆高校心理联盟会员单位,被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委会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心理咨询中心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教师公开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教师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一等奖、重庆市“高教社杯”第二届微课大赛一等奖、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学生作品参加第九届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获重庆市一等奖,相关成果获得重庆市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份份出色的“成绩单”,映现出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对心理育人工程的不懈追求。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宗 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