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在日常 贵在入心 重在践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明辨会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较早建立的高等学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学校的投入,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和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交给高校的重任。因此,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时代命题下,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的时代使命和担当。

    常抓不懈

    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

    为让广大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牢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基,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教材、课堂、校园文化建设和道德实践中,也融入到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之中,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决策、执行、监督、评估、考核等各项制度和政策保障,从而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制度化。

    内蒙古师范大学通过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政课的主阵地、主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内涵、本质和新的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设多层次教育教学体系,以思政课为主,以党课、通识课、专业课为辅,以第二课堂为补充,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生活特点、成长成才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结合在校学生年龄特点、教育阶段、民族构成、生活习惯、精神需求存在的显著差异,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入手,增强课堂吸引力和影响力,站稳主阵地,满足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

    内蒙古师范大学还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有机融入到思政课堂中,教育引领大学生在文化多样性中选择主流文化价值,在历史性中继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性上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不断形成和确立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宣传栏、楼道内和主题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展板随处可见。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内蒙古师范大学按照“一月一主题”“讲、践、评、测”等模式,广泛利用校园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阵地进行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班会、升旗仪式、开学毕业典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学楼、进课堂、进宿舍、进教材、进师生头脑。

    润物无声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

    今年6月30日,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收到一封信,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他们要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

    一纸书信,万千情怀。这封回信在广大青年中引发强烈反响,以此为契机,内蒙古师范大学组织了大讨论,学生们也异常踊跃,表达心声。地理科学学院的高文锦同学说,要牢记初心和使命,在实践中用好党的思想理论,在生活中讲好党的思想理论,亮出我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青春底色,不负期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所学知识,报答母校,报答祖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闫慧同学表示,要正确认识脚踏实地和远大抱负,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中,珍惜韶华,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作为青年新媒体中心的一员,要广泛收集同学们的心声,用自身微薄的力量去搭好学校与同学们的桥梁,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多种形式传播师大精神,展示师大青年的风采,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类似的活动不胜枚举。学校引导性地设置不同的德育话题,创造性地开展特色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师生中“入心入脑”。内蒙古师范大学把每年4月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并将宣传月作为贯彻落实团组织在大中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北疆青年学习进行时”“提高文化自觉自信,推进高校文化育人”“理智分辨是非,燃起爱国热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期间,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8场报告会,“与信仰对话”退役大学生士兵宣讲报告会,以研讨、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高,来自不同区域的少数民族学生聚集程度也高,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重要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一。内蒙古师范大学努力协同推进、同向塑造,既促进了各民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筑牢了民族教育的底色,更高举了各民族大团结旗帜,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广大青年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新青年。

    勤力躬行

    构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长效机制

    为巩固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端正大学生价值观,近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坚持以新媒体平台建设为抓手,强化网上宣传教育作用,实现线上、线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长效工作机制。

    内蒙古师范大学精心谋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开展“与信仰对话”“北疆青年学习进行时”、主题团日、校园明辨会等系列活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把实践环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分学时,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深度融合,构建第二课堂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体系,紧密围绕时代主题和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工作中,推动全过程实践育人。发挥以上率下、示范带动作用,学校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工要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立标杆、做榜样,于言传身教中带动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如三育人评选、感动校园人物评选、先进人物评选、榜样点亮初心等活动,以鲜活的榜样力量和优秀事迹,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道德认知与价值认同,把握住每一个学生心底蕴藏的善良意愿、道德情感,也就找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长所必需的深厚土壤。

    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价值观的共识和引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接续奋斗需要精神力量的承载与激励,需要克服各种风险挑战,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青年人对未来强大国家、美好社会的价值构想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利益诉求,这是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逻辑,是高校应该“培养什么人”的答案之一,展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新时代价值观,是抵制与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教育各族青年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自觉报效祖国、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大政方针、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沿阵地,是培育高素质民族人才的摇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一项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工作,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高校青年和大学校园文化的时代变迁,使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新时代发展和学生客观发展情况,从而不断绘就社会和谐稳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同心圆。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 刘九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