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大地情怀” 协同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秉承“德技共举、知行合一”的校训,根植自然资源行业,坚持涵育以地质人精神、泥土精神为内核的“大地情怀”,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具有“扎根大地、艰苦奋斗、朴实厚重、敬业奉献”的工程特质,协同构建学校“三全育人”体系。

    聚焦“整体格局”,加大“三全育人”力度

    完善领导体制。近年来,学校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领导体系。

    健全运行机制。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党委行政重要工作内容,把各项任务分解细化到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部,建立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一体化工作体系,形成“三全育人”的制度体系。

    优化考核机制。学校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各二级学院班子目标考核的KPI指标,纳入办学指标和教学评估体系;明确规定专业教师、管理干部都必须担任兼职辅导员,并纳入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核指标;制定出台《学生发展成长手册》,公正评价学生。

    聚焦“全员育人”,拓展“三全育人”广度

    以创新为手段,加强专技人员“三全育人”。学校坚持“课堂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教师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的基本认识,贯彻落实教师教书和育人“一岗双责”;既抓思政课程育人,又抓课程思政育人。创新思政教育载体,通过实施“五个一工程”加强专技人员“三全育人”,即创建一批名家名师课程系列课堂、创建一个思政教学研究工作室、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创新团队、创建一批独具特色的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培育一批思政育人“领头羊”和“三全育人”标杆。

    以协同为抓手,加强管理人员“三全育人”。落实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育人“一岗双责”,鼓励担任兼职辅导员,坚持管理育人精细化、育人管理生活化,实现“人人都是思政工作者”。在教职工管理队伍、学生自治管理队伍、家长和社会人士中实施师长导航、学长助航、家长护航、校友励航的“四航工程”,推动“十大育人”体系落地生根,实现“三全育人”全覆盖。

    以制度为保障,加强工勤人员“三全育人”。持续开展“服务师生我创优”主题实践活动,以制度设计保障工勤人员“三全育人”质量,实行“首问负责制”“收件回执制”“限时办结制”“挂牌服务制”“服务评价制”等制度。大力开展“文明窗口”评选和“服务明星”评比,让身边的榜样引领服务新风尚,展现时代新气象。

    聚焦“全过程育人”,延伸“三全育人”深度

    抓适应期的思政教育。针对一年级学生,学校以“适应——养成、转变、目标”为主题,开展入学教育、适应教育和素养教育。抓好“开学季”主题教育,采取“专题讲座+专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专业认知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法规教育、开学典礼教育、学历提升教育等“六位一体”的新生开学季主题教育,激发学生追逐人生梦想,为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抓成长期的思政教育。针对二年级学生,学校以“成长——价值观塑造、学业发展、能力成长”为主题,开展价值观教育、学业发展教育和能力提升教育。抓好“表彰季”主题教育,每年举行全校年度颁奖典礼,让万余名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代表感受榜样的力量。

    抓发展期的思政教育。针对三年级学生,学校以“发展——面向未来,促进人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幸福观快乐观教育。抓好“毕业季”主题教育,开展“组织一评选”“搭建一平台”“开展一教育”“举办一交流”“筹办一典礼”等“五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对毕业生开展理想信念、爱校感恩、文明安全教育,引导毕业生增强母校情结、浓厚“大地情怀”,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使命。

    聚焦“全方位育人”,增强“三全育人”效度

    坚持以“理”强智,加强课程育人。学校扎实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一体两翼三平台”工作机制,融入大地情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教师队伍和教改科研为两翼,做实做强实践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自然资源行业实训平台。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学校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任弼时纪念馆、杨开慧纪念馆等合作,建立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延伸了思政课堂,增强了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以“研”促学,加强科研育人。学校构建了“制度+项目+平台”的工作模式,着力加强科研育人。学校优化科研管理制度,扎实推进学生德育研究项目,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先后立项省部级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和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项目5项。2019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

    坚持以“行”融知,加强实践育人。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工作体系,着力抓好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的有机融合,推动实践育人项目化精品化。学校投入近500万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1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9年,学校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获省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三等奖2个。学校志愿者服务享誉三湘,被评为湖南省团组织“三下乡优秀团队”,在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两银一铜”。2019年,学校“三全育人”案例“创新‘红十字志愿服务’育人模式,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荣获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优秀案例奖”,学校还被确定为“湖南省红十字特色高校”。

    坚持以“文”化人,加强文化育人。构建“大地情怀+行业特色+文化精品”的文化格局,走出一条文化育人新路子:全面构建学校校园文化SIS体系,着重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培育“德技双馨”的教师文化、与专业建设发展结合培育富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文化、与思政课堂教学结合培育充满“时尚味道”的课堂文化、与师生实践活动结合培育蕴含“家国情怀”的实践文化。学校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地质特色校园文化,相关成果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打造了系列精品文化项目,获得全国性奖项8项、省部级奖项98项。通过这些,让全校师生在校园文化中亲身体验“文化性格”“文化气质”。

    坚持以“网”共育,加强网络育人。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同向同行”体系,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学校主动占领网络育人阵地,创建 “校园微导师”“校园微领袖”“校园微写手”“校园微网红”“校园微IT达人”,培育形成了一支“5W”中坚力量。构建了“易班”五级联动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两个全覆盖”(“班级全覆盖”和“在校学生全覆盖”),提升了网络育人新成效。易班平台建设经验吸引省内外各兄弟高校来校交流学习。学校树立互联网思维,建立以“报”“网”“微”“易班”“基地”“校友邦”等为重点的网络矩阵平台,推送具有“大地情怀”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推出具有“地质人精神”“泥土精神”优秀特质的工程微故事、工程好声音等网络育人精品,增强网络思政的实效性。

    坚持以“导”舒心,加强心理育人。打造“1+5+N”工作模式,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二级学院成长辅导室联动,依托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示范校项目、21天行为习惯养成训练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载体,通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素质拓展、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社会实践等途径,涵育“大地情怀”中“艰苦奋斗、朴实厚重”奋斗姿态和心理特质。学校一直以来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高度重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取得了较好的心理育人成效。学校升格后,18年来未有因心理问题发生的恶性事件,连续5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管理育人。构建“一核两网三工程”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育人示范作用:以《章程》为“关键内核”,构筑“主体同育网”和“道德涵育网”,搭建“管理服务支撑平台”,推进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学生党支部“双导师制”引领工程、职能部门党支部“双负责人”责任工程等“党建工程”特色。

    坚持以“爱”暖心,加强服务育人。贯穿“三爱”“五立”精神理念,在管理人员、工勤人员中实行服务目标责任制,弘扬“泥土精神”中的“承载着一切,从不言累;包容着一切,从不抱怨;孕育着一切,从不言功”的大爱境界,培育一批“服务育人示范岗”,切实强化服务育人。学校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文明创建全过程,成功获得“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称号,学校教育阳光服务工作获得湖南省教育部门高度肯定。

    坚持以“渔”励志,加强资助育人。坚持“经济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工作理念,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培育建设一批“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帮助树立理想抱负,培育艰苦奋斗作风,实现了济困又扶志的目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