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乐学路 不用扬鞭自奋蹄
秉承“教育要慎始”的思想,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在建校之初,以学校发展当务之急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特色发展的突破口,提出了“养成良好习惯、奠基幸福人生”的理念。2015年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后,学校坚持“养成良好习惯与培养创新意识”两条腿走路、两者并重发展,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寻求特色文化突破,提出了“习惯奠基人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办学理念,并作为省级课题“中小学校特色发展策略研究”实验校之一,努力实现“浸润师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激发师生调动创新思想”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利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特色办学道路——
“导行”固本 奠定素养基础
小学阶段始终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莲前小学在建校之初便把解决学生行为习惯不好的问题作为当务之急,于2010年正式加入了“思明区特色学校发展”课题组,并借助院校和市、区专家以及本校教师的才智,开展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为适应社会及学校的发展,莲前小学提出了“养成良好习惯与培养创新意识”双向发展、齐头并进的理念,确立了“行创”主题校本课程体系。其中的“行”即行为引导、行为规范、行为内化。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实施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导行)”校本课程。“导行”主要凸显四大基本特征:一是生活性,课程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现实生活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是实践性,习惯养成教育强调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活动,强调把活动的内涵转化成学生的自我价值取向和人格倾向,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体验中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渐进性,注意遵循习惯养成教育的规律。四是开放性,坚持“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课内到课外,课外补课内”的思路,准确把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和整合,合理利用学校可利用的校内外资源,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多样性与弹性。
“导行”校本课程坚持以传统课堂作为主阵地,明确每项课程的任务、目标、授课时间与方式等,同时以课程化的多彩活动为重要载体,并按照“认知晓理”“示标导向”“习范体察”“导行内化”“考评激励”“反馈提升”的思维路径,建构“六环节”习惯养成教育行动流程。“导行”校本课程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渗透习惯教育、开展专题活动、校园文化熏陶等途径逐步推进,学校制定了“莲前小学星星伴我成长评选方案”,设计编印了“莲前小学星星伴我成长”手册,学校每月确定一个主题、一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点,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选班级月“习惯之星”、年级月“习惯之星”,激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良好习惯的修炼。
“培创”育才 创新引领启智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抓创新就是抓未来。莲前小学在推动“导行”固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行创”主题校本课程中的“创”,即指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和创新习惯。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以“培创”课程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及团队精神。“培创”主要凸显四大基本特征:一是实践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需求,通过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创新素养。二是细微性,重在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改变的勇气与创新的精神。三是开放性,注重现实生活,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和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索活动。此外,学校还建立了“社会资源库”,为师生开展实践活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创新意识提供助力。
“培创”校本课程坚持以传统课堂为主阵地,开设相应的主题课程重点培训,在学科教学中熏陶与渗透创新理念,以课程化的多彩活动为重要载体。学校以传统课堂为主阵地,编写了《科技模型创作》校本课程教材,分年级开设科技模型创作课,让学生在“做”中求创造、在“玩”中求发展。学校在学科教学中开启“培创”模式,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每位师生,探索不同学科中的“培创”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多方面渗透创新意识,提高探究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离不开专题教育活动的潜移默化。学校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站、班级黑板报等各种宣传阵地进行科技创新知识的传播,利用走廊、楼梯、教室、活动室等场所,建设“科技长廊”主题教育知识角和“校本科技馆”“创新创意活动室”等教育、展示及实践平台,营造校园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同时,学校以读科技书、组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技手抄报评比活动,以及智慧擂台赛、创意大赛、奇思妙想科技制作竞赛、“童眼大发现”、“校园五节”等特色活动为抓手,通过日积月累的渗透教育,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快乐运动” 激发学习兴趣
为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学校认真做好体育设施的建设,并充分发挥软硬件条件优势,提出了“让每一个孩子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的口号。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立足课堂教学,根据体育课程优势资源,设计了个性化的“快乐体育”校本课程。
“快乐运动”体育校本课程坚持以传统课堂为主阵地,开设相应的体育运动课程,并明确每个课程的任务、目标、授课时间与方式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渗透、强化教育效果。“快乐运动”体育校本课程凸显四大基本特征:一是趣味性,坚持以“快乐”为宗旨,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健身运动,在“玩”中守规则、学知识、增能力、会创造。二是竞技性,充分利用好体育运动的竞争性。三是主体性,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与空间。四是差异性,为学生提供自我特长发挥与个性张扬的现实基础。
莲前小学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和运动机能强的优势,充分考虑体育师资水平及可利用的校内外资源因素,确立了乒乓球、篮球、武术、健美操、跆拳道等体育校本课程,并落实到不同年级的不同课时中。学校将特色课程项目纳入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要求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每个班级的活动区域有固定)、定项目(每天每个班均定具体的特色项目)、定负责人。此外,学校将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转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鼓励学生发扬协作共进精神,在互教互学中,使学生建立交流与沟通的人际交往意识,并在考核评价活动中,逐步掌握正确评价的技巧,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行创”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快乐运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了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加快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发展,体育节、田径运动会、运动队的训练等各项体育工作实现了系列化和常规化,并逐渐形成莲前小学自己的特色,从而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发展。
多方入手 打造名师队伍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培育。如何激励教师更主动地自我提升,如何用教师专业的发展成就学生和学校的发展,这是莲前小学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学校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从“行创”文化出发,以文化发展、校本课程、校本研训、岗位练兵等为切入点,有层次、有步骤地培育教师。
学校修订和完善了《莲前小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莲前小学教师平时绩效考核方案》《莲前小学教师职务年度考核实施细则》《莲前小学课题奖励方案》等支持保障制度,同时做到每月有检查、学期有总结、学年有考核,促进教师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工作,真正让有能力、勇作为、善研究的教师在莲前小学有待遇、有地位、有荣誉。同时,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制定了《莲前小学教师发展改革实践五年规划》等方案,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可能性。在经费方面,学校竭尽全力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上的进步与突破提供经费支持。
近年来,学校根据项目方案及阶段绩效目标,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与提升。首先,学校制定了《莲前小学“四为”教师培养计划》指导教师做好个人规划,借助“四为”分层培养,有层次、有步骤、有策略地整体推进教师专业化、“规划式”发展,让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尽快成为中坚力量。其次,学校始终重视教研文化的建设,以“课堂观察”“课堂前测”“学习单”“活动单”等为载体,开展“四一”教研活动,即一个问题(确定研究的“点”)、一个方案(备课组、教研组进行前期梳理与汇报)、一场研究(通过一堂课呈现各组汇报、研讨)、一项策略(梳理出一个体系),以“抱团成长”方式推进教师“协同式”发展。再其次,学校努力落实“四研”培养举措,培养和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研究成果,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是深化SWOT研析,精准定位谋发展。二是加强质量研炼,诊断问题求突破。三是开展命题研制,把握教改明动向。四是推进课题研究,以研促教提素养。在“教师发展改革实践”大潮的推动下,学校以共同体为平台,以区进修学校“新基础”“电子书包”“STEM”项目为契机,通过外脑启智、学习取经、科研培训三个主渠道,推进教师跨领域研究,全力打造有先进理念、有开放视野、有深厚底蕴、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