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恒兴中学:高效课堂培育人才 特色教育奠基幸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千年激荡的蓝溪河畔、龙湖之滨,坐落着一所非营利性民办中学——安溪恒兴中学。这所学校始建于2002年,是厦门恒兴集团公司董事长柯希平先生投资两亿多元一手兴办,占地面积120亩,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5人,高中、初中学生总数共计3400多人。

    建校之初,恒兴中学就认识到“特色”对一所学校的重要性。特色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更是一所学校走向成熟的标志;是现代教育必备的竞争力,更是全方位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主体工程之一。在“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创新性提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发展思路,确立了“全面发展、能说会写”的办学特色,并通过“锻炼一副好口才”“会写一手好文章”“写好一手中国字”的“三个一”幸福奠基工程建设,助力培养个性化、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能说会写”特色人才。

    特色“三个一”为幸福奠基

    “锻炼一副好口才”:该幸福奠基工程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早读3分钟演讲等途径,锻炼学生口才。每学期组织一次“锻炼一副好口才”的动员讲话,要求每班每天早读开展主题鲜明的3分钟演讲,并成立演讲协会,组织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设演讲专题讲座,编印《演讲与口才》校本教材。

    多年来,学校成功组织各种主题鲜明的演讲辩论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校、县、市各级各类演讲、诵读比赛,师生获奖达100多人次。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写好一手中国字”:该幸福奠基工程面向全体学生,为培养学生书法兴趣,弘扬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学校采取“课内夯实基础,课外拓展提升”的策略,实行硬笔与毛笔、篆刻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学校组织编写《实用硬笔书法教程》校本教材,每年在高一、初一基础年段开设书法课,全校每天用10分钟进行“书写天天练”,每班设立“规范字”评估小组,对学生的书写进行等级评定,定期展示优秀作品,进行书法过关验收,颁发《学生书法艺术素质测评等级证书》,编印《恒兴书法》刊物等,建立书法协会,邀请陈敦三、樊中岳、张凤民等书法大师开设书法专题讲座,通过这些举措夯实课内书法基础。

    课外,学校还开展书法、篆刻兴趣小组活动,开设书法专题讲座,“规范字”评估组培训,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书法笔会”,举办师生书法成果展览;组织师生春节下乡免费写春联送春联,与书法教育薄弱校挂钩,开展书法教育辐射。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给学生提供磨砺和展示平台。学生参加比赛荣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0多人次、市级50多人次、县级120多人次。

    “会写一手好文章”:学校常年有计划、有专题地开设文学讲座,每年投入资金作为“会写一手好文章”幸福奠基工程的专项活动经费,为文学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先后编写了《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进取文学》等十多本校本教材。不断发展文学社成员,壮大文学队伍,历届社员已达到4000多人。组织学生作文月月赛,走出校门进行文学采风,创办《进取》社刊,为学生提供发表作品平台。有不少学生在国家级别、省级、市级作文比赛中摘金夺银。文学社先后荣获全国“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全国优秀文学社金奖等荣誉。

    特色教育的有效开展,既形成了学校“全面发展、能说会写”的鲜明特色,又助力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特色打造赢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被评为“福建省民办中小学校办学特色示范学校”。

    创新课堂推进可持续发展

    “课改”是恒兴中学另一发展重点。为了把学校做强做久,在认真分析、审视办学历程的基础上,学校从2009年以来就踏上教改的探索之路,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力争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2017年,凭借申报“省级义务教育教改”的契机,学校加快教改的步伐,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往纵深发展。

    “先学后导,精讲巧练”“先知后研,精讲巧变”,是学校高效课堂的教学新模式。新模式可借鉴、可示范。新模式涵盖新课程理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习金字塔理论和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拓展迁移能力等的培养,并且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成长了学生、成就了教师、成功了学校。

    改之有变,是学校课改建设的突出亮点。通过教改打造高效课堂新模式,师生的精神面貌改变了;教师的教法改变了,由灌变成导;教师的角色改变了,由主体变主导;学生的学法改变了,由被动变主动;课堂氛围改变了,由死气沉沉课堂变成专注度、思维度、参与度和有效度高的课堂;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变了,享受学业成功带来的幸福;教师的教学成绩改变了,享受事业成功带来的喜悦;学校的教学质量改变了,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博采众长 引领观念转变

    为了使项目建设少走弯路,让实践工作离目标更近,学校密切关注全国教改形势,关注洋思中学等全国教改成功学校,积极寻找打造高效课堂样本校。学校先后组织校级领导、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任课教师到洋思中学跟班学习,力求了解名校的教学模式和高效课堂,最终决定把洋思经验作为学校教改创造性仿造的样本,并陆续出台了《恒兴中学推行洋思经验打造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恒兴中学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恒兴中学“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项目实施方案》,使打造高效课堂项目建设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

    此外,为了让全体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走进打造高效课堂的新天地,学校强化了教师的读书学习,推动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

    通过组织观看洋思中学课堂实录、全国教师赛课视频等名师高效课堂录像,读高效课堂相关书籍以及学校编印的《教研通讯》、学习网上刊登的打造高效课堂的信息、经验,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每年暑假常态化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举办教育教改论坛,并请刘金玉、刘亚平等专家开设“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学习小组构建”专题讲座,让教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为感受全国打造高效课堂的脉动,让教师“走出去”,分批到洋思中学、青岛二中等名校跟班学习、参观考察,并派出大批教师参加省、市、县的各种培训等。

    通过取经学习、博采众长,积极实践“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课改新理念,为学校项目建设扫清固化的思想障碍。

    搭建平台 融合助推改变

    课堂是实施项目建设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过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首先,学校从教师成长的“着力点”——教学从创造性模仿开始,启动了“一逼二引三过关”创造性模仿工程:“一逼”是面向全县举办教学开放周,逼着全体教师先创造性仿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授课,让兄弟学校的教师用《恒兴中学课堂高效课堂评估标准》对课堂教学量化评分,在教师大会统计公布评分结果,逼着教师去改革。“二引”即抓好专项磨课的引领,先研磨学习目标如何写,自学指导的问题如何设置,哪些教法应该提倡、抛弃和改进,再研磨授新课、复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等课型,组织观看优秀教师的典型课例,每周教研活动开设展示课、示范课,课后分析研究各种课型的教学技能要求、特点、效果。开展教师“讲题”“说课”“审题”等比赛。通过对不同课型教案设计、实践、分析、评价和整改,提升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专业技能学习。“三过关”即开展高效课堂过关。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高效课堂过关实施方案》,成立过关评估小组,过关实行自愿报名随机验收,奖励过关优秀教师,约谈没有过关教师,帮助查找问题,提出整改时限。并开设了“高效课堂常见误区和矫正策略”的专题讲座。

    此外,学校在项目建设中实施了五个融合。一是打造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提升课堂的效度;二是打造高效课堂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营造项目推进氛围;三是打造高效课堂与办学特色融合,通过“三个一”幸福奠基工程,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特质,提升了学生课堂的表达能力;四是打造高效课堂与教师工作评价、评优、评先相融合,点燃了教师改革激情;五是打造高效课堂与学校办学理念的融合,实施项目建设目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通过五个融合,形成合力,项目推进改变了课堂,课堂改变了,教学质量就提升了,也就突破了教育瓶颈,教改之路越走越宽。

    硕果累累 辐射引领周边

    学校的课堂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初步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高效课堂新模式,同时师资队伍素质显著提升。这既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助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基础年段在参加全县统考中教学成绩位居全县首位,中考成绩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县首位,2018年中考成绩位居泉州市第六位,连续多年荣获“安溪县初中教育质量评估先进学校”。

    恒兴中学的教师们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上课,在公开课以及学科教学技能比赛中广受好评,屡屡获奖,赢得了兄弟学校与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